百姓通谱网欢迎您!
繁体版 登录 注册

黄宏嘉

2013年03月27日 | 阅读:503

黄宏嘉国际著名微波与光纤专家,19248月生,湖南临澧人。中科院上海光机研究所研究员、理论研究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原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名誉校长、教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上海大学学科带头人,名誉校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中科院院士。是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微波专业学会主任委员,国家科委电子科学技术组成员,《应用科学学报》主编,国际刊物《应用科学研究》中国编委,美国《光纤与集成光学》顾问编委。长期从事微波理论研究。60年代负责完成毫米波波导1公里地下试验段的传输理论设计,并结合毫米波波导传输的研究,发展了耦合波理论;1980年组织了关于“微波光学”边缘学科的研究,在中国首次研制成功单模光纤。1990年以来获三项美国发明专利。著有《耦合模理论》(荷兰科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非常不规则纤维光学的微波方法》(JohnWiley&Sons1995年出版)等,论文选集《耦合模与非理想波导》(美国纽约理工(原布鲁克林)学院1981年出版)。

人物生平

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8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硕士学位,1991年被授予名誉科学博士学位。1989年应聘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磁科学院院士。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现上海大学)教授、名誉校长。在微波理论方面发展了耦合波理论,领导研究组于1980年在我国首次研制成功单模光纤。1981年美国纽约理工(原布鲁克林)学院出版了他的《耦合模与非理想波导》论文选集。1984年,荷兰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专著《耦合模理论》。1990年以来获美国发明专利3项及中国发明专利多项。专著“非常不规则纤维光学的微波方法”于1997年由JohnWiley&Sons出版。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44年西南联合大学电机系电讯专业毕业。曾任北京大学物理系、交通大学电机系助教。1948年入美国密西根大学研究院研究微波理论,次年获硕士学位,1991年被授予名誉科学博士学位。1949年回国后,历任北方交通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兼副系主任、代系主任,兼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微波传输研究室主任,国家科委301工程北京中心研究室主任。

研究内容

黄先生长期从事微波与光纤传输研究,创立了“超模式”概念,取得理论上的突破,使微波与光纤研究的模式耦合理论建立在理想模式、本地模式和超模式的完整理论体系上。他是我国单模光纤技术的开拓者,最早研制出了中国的单模光纤,为我国微波技术及光纤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黄先生是一位与众不同的科学家。说他与众不同,不仅是因为他登上了大多数人无法企及的科学高峰,更是因为他近乎“不近人情”──不喜欢接待礼节性访问。他曾经说过:“我一生有两个地方对我格外重要,一个地方是我家,另一个则是实验室,但归结起来实质上又只有一块,因为它们都叫工作阵地。”他把实验室当成家。他的助手说:“每到中午时分,我就很矛盾,到底是打断还沉浸在研究状态中的黄老师呢,还是忍心看着他空着肚子继续干下去?”研究所的门卫说:“每人都遵守八小时的工作制度,惟独他‘违背’,每人都有双休日的权利,就是他被‘剥夺’了。”周围的年轻人说:“如果你想受感动,去看黄院士做实验,你一定会学到很多。”1980年前后,为研制单模光纤,他连续三年春节是在实验室度过的。黄先生也把家当成实验室。学校党委书记春节到他家拜年,也知道不能超过半小时,就是在这半小时内,黄先生说得最多的还是他的研究情况。当年震惊国内外的国产单模光纤问世,第一根光纤居然是他在家里的煤气灶上拉制出来的,一时传为科坛“逸闻”。

黄先生是一位纯粹的科学家。迄今,他已是成果累累:他39岁时出版的《微波原理》是国内在该领域的第一本专著,被国际学界称作是一本“为中国人争气的书”;他的“耦合模式理论研究”在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贡献奖”,“单模光纤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耦合模式理论及其在微波与光纤传输中的应用”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8年,他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等。但他从来不曾为个人荣誉所累,他说:“我是一直在努力成为一个实在的、忠实的、老实的,不是虚夸的、虚假的科学工作者,做一个纯粹的真正搞科学的科学工作者,这是我的目标。”为了追寻这个目标,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过着简单而又充实的科研生活,把钻研学问和探求真理作为自己终生的爱好。

个人荣誉

黄宏嘉教授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电机系,1949年毕业于美国密西根大学研究生院,获理学硕士学位,旋即回国于19501979年先后任北京交通大学、中科院电子所、光机所教授、研究员。19791987年任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1980年当选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1987年任上海科技大学名誉校长,1989年被聘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磁学科学院院士,1991年被授予美国欧罗理工大学名誉科学博士,1994年任上海大学名誉校长。

曾任《光波科学与技术》主编。1989年被聘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磁学科学院院士。1991年被授予美国欧罗理工大学名誉科学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微波研究,在微波理论方面发展了耦合波理论,建立了完整的体系。在上海科技大学创建了微波科学研究实验室。领导由几个单位组成的研究组,于1980年在中国首次研制成功单模光纤。在物理学报、电子学报、数学学报等及国际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6部,其中“微波原理”、“耦合模理论”、“光波导科学”等是奠基性经典著作。黄宏嘉教授先后主持了数十项科研项目,我国第一根单模光纤传输线在他主持下诞生。1981年美国纽约理工学院出版了他的《耦合模与非理想波导》论文选集。1984年,荷兰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专著《耦合模理论》。1994年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8种特种光纤。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授予他重大贡献奖(个人奖)1982年获IEEE MTTS主题论文奖。198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给予他记大功奖励,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个人奖),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名),1988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名)。1994年获全美仪器学会杰出论著奖。1998年获香港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990年以来获美国发明专利3项,新的专著;非常不规则纤维光学中的微波方法;(副标题;特种光纤原理),已在1998年由美国John Wiley & Sons出版。

学术影响

黄宏嘉教授是我国著名微波与光纤专家。在电子学报、数学学报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6部,其中“微波原理”、“耦合模理论”、“光波导科学”等是奠基性经典著作。黄宏嘉教授先后主持了数十项科研项目,我国第一根单模光纤传输线在他主持下诞生。1981年美国纽约理工学院出版了他的《耦合模与非理想波导》论文选集。1984年,荷兰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专著《耦合模理论》。1994年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8种特种光纤。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授予他国家重大贡献奖,198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给予他记大功奖励,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名),1988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名)。1990年以来获美国发明专利多项,新的专著“非常不规则纤维光学中的微波方法”既由美国JohnWiley&Sons出版。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

热门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