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文全面发展的杰出代表——华中一

2013年07月04日 | 阅读:325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全面发展是事实
华中一出生于1931年,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分配到东北卫生部精密医疗仪器厂任见习技术员。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随周同庆教授领导的X光管研究组来到复旦大学继续X光管研制工作。1953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医用X光管及高压整流管。从此没有离开过复旦,在复旦成长为我国真空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奠基人、开拓者。他后来从事的纳米技术研究成果,2000年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为“特优”。他理工方面专著10余部,论文100多篇。他不仅理工方面成绩出众,在文科方面造诣也很深。1957年(当时他26岁)就在《复旦学报》(人文科学版)第一期上,发表《论惠特曼与格律诗》一文,与本校外文系教授孙大雨先生商榷格律诗问题。孙大雨教授是著名的研究英国文学专家、研究莎士比亚专家。论文虽因反右斗争没有开展讨论,但是引起学界的关注。他后来发表的科普作品,如《硅谷夜谈》、《超导热》、《头脑风暴》等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在社会上受到广泛欢迎,多次获得奖励。他不仅关心英语教学,而且具有独到见解,得到《外语教学与研究》编辑的好评(见《外语界》1991年第二期)。他与同事编写出版的《英语现代科技文献精读本》也受到学英语的读者欢迎。行政工作他也没有少做,曾任系主任、副校长、校长等职。以上事实说明,他确实是理工文全面发展的杰出代表。
 
全面发展与复旦是综合性大学密切相关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复旦大学原有应用学科调出,保留和调入基础理论学科。当时共设9个系,15个专业,成为学科比较齐全的文、理科综合性大学。集中江、浙、皖、沪地区著名的专家学者。这是解放初党领导的第一次教改,实施教育兴国的一种尝试。学校曾采取多种措施,例如多派出中青年教师出国进修;报送青年教师到国内名校培养;安排和鼓励老教授对青年教师传帮带。号召全校师生为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奋斗。1954年5月校庆时,规定今后校庆都要举行科学讨论会,师生可以跨系科参加。提倡“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积极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华中一教授是在这样的气氛和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其全面发展与复旦这所综合性大学密切相关。
 
全面发展的杰出人才应该树立为榜样
1983年国庆节,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写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信。“三个面向”提出了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人才的问题。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指出了我国教育工作的方针和目标。当今不管是什么经济学派都认为,21世纪是知识和信息的时代(或称“知识”和“信息”社会。)复旦是全国重点大学,毕业生有一部分专搞科研、从事大学教学,可能离社会远一些,但也不可能离开社会。绝大部分毕业生是要走向基层、走向社会的。而我们入学的新生,有的是中学文科班的;有的是中学理科班的,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弊端,他们的知识结构是不全面的,先天不足的。我们应该自觉地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宣传和鼓励学生文理渗透,掌握全面的知识。不然,毕业生如何面向社会?因此,树立华中一这样的典型,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方针的需要。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开展这方面宣传,可增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信心,引导其走全面发展的路。因此,宣传和树立全面发展的榜样也是综合性大学的本份。
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知识分子中的榜样人物是不够重视的。例如:华中一教授“是理工文全面发展的杰出代表”这句话,《复旦大学志》(二)出版时删掉了。又例如,1992年5月,应台湾著名物理学家的邀请,大陆派出包括复旦大学谈家桢、华中一在内的6名大陆科学家组成“大陆杰出学者代表团”于同年6月访问台湾。台湾和香港的报纸都是这样刊登和介绍的。唯独大陆报纸统统删除“杰出”两字。这不会是大家的一致谦虚吧!
 
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多年来,从上到下都强调素质教育。但是,素质教育的内容是什么?大家是不太清楚的。据华中一教授讲:欧美日本各国倒是非常注意的。以美国为例,他们十分注重理工科学生人文科学基础,特别是文学、文艺学和逻辑学。很多大学的物理系学生被要求修“莎士比亚”或“中世纪文学史”。这使很多去参观、考察的中国学者感到惶惑。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校长(Chailee Young)却说,“学生需要文学的修养是因为要培养他们做人”。(《华中一教授纪念文集》第39页)
而我们忽视人文科学教育是由来已久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青年知识分子为了生存,扬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当时的教育自然不可能重视素质教育。现在国家比过去富强了,人民生活也有所改善,师生们又被“应试教育”困扰,被“一切向钱看”、“谁有钱,谁的本事大”等思潮影响。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但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去落实?又是一片茫然。现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问题的《决定》颁布之后想必会有很大改观。俗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也应该重视人文科学基础教育。要选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用全人类的先进文化来培养学生,来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涉及民族兴衰的百年大计。综合性大学——复旦,应该在这方面作出特别的贡献,责无旁贷!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