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姓 - 来源
1、出自子姓。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古今姓氏书辨证》、《广韵》及《辞源》所载,宋戴公子正考父,正考父之子督,字华父,为宋太宰,杀其君殇公及其大夫孔父,厚赂齐、秦、鲁、郑四国,不能讨,使相宋公,因自立为华氏。古未有生而赐族者,唯督以一时之妄,自立姓氏,后世因之。一说督父正考父食采于华(故城在今河南新郑北),其后以邑为氏。
2、出自姒姓。据《姓氏考略》所载,夏仲康封观于西岳,曰华氏。
3、出自他族。清满洲八旗姓爱新觉罗氏之后有改华姓者;清岭夷十二地夷人头目,嘉庆十三年归附,十六年改流更姓住牧,芭蕉沟夷人为华姓;锡伯族华西哈尔氏,汉姓为华;今满、蒙古、回等民族有此姓。
4、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世子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春秋公羊传》中记载:“僖公七年夏,郑杀其大夫申侯。其称国以杀何?称国以杀者,君杀大夫之辞也。秋七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世子款、郑世子华,盟于宁毋。”
郑世子华,就是郑文公姬捷的二儿子姬华,在周惠王姬阆二十五年(公元前652年)农历1月,他代表郑国,同周王使者、齐桓公姜小白、宋桓公子御、卫文公姬毁、许男爵、曹昭公姬班、陈世子妫款等诸侯国会盟于洮(今山东鄄城),这次会盟,确定了齐桓公的春秋霸主地位,是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诸侯国会议。
在姬华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华氏,是为新郑华氏。
5、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明、清时期蒙古诸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谟锡哷氏,亦称木华犁氏,世居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克什克腾)。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MosireHala。蒙古族、满族谟锡哷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李氏、严氏等。
⑵.蒙古族扎拉尔氏,亦称扎喇亦尔氏,源出元朝时期蒙古扎剌赤儿部,是元朝著名太师木华黎之后裔,以部为氏,世居乌鲁特(今内蒙古兴安盟)、察哈尔(今黑龙江、俄罗斯勃力)。后有达斡尔族、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alarHala,为达斡尔族著姓之一。所冠汉姓为赵氏、严氏、季氏等。
⑶.蒙古族华努特,在清朝末期至民国初期,多冠汉姓为华氏。
6、源于满族,出自明、清时期女真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阿赉氏:AlaiHala,满族姓氏,满语的意思“桦皮”,世居翁郭罗城(今黑龙江阿城金国上京故城),后多冠汉姓为华氏、阿氏等。
⑵.满族瑚锡哈哩氏,HusihariHala,亦称祜什哈礼、瑚克沙哈里,以地为氏,世居瑚锡哈理(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依兰(今黑龙江依兰)、费尔塔哈(今吉林西南二百五十公里处)、三姓(今黑龙江依兰)。后有赫哲族、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满族、赫哲族、锡伯族瑚锡哈哩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华氏、严氏、关氏、胡氏、扈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