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广,字伯始(91-172)。南郡华容人。东汉末年大臣。历事东汉的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为官三十多年,可谓六朝元老。他清廉正直,明辨是非,不畏权势,一心匡扶东汉的时局,主张“选举人才,无拘定制。”在外戚梁冀专权时,他与李固、杜乔一起反对梁冀专权乱纲的伎俩。 胡广博学多闻,“学究五经。古今术艺毕览之。”他在前人学术成就的基础上,作《百官箴》四十八篇,被人们赞誉为“文典甚美”,还作诗、赋、铭等22篇,为后人研究汉朝官吏制度留下了宝贵资料。
胡广两岁丧母,所谓“少孤贫,亲执家苦”。母亲去世后,胡广的父亲胡宠续娶了原配的妹妹为妻,生了两个弟弟胡康和胡庚。胡广成人以后,曾入郡府为散吏。二十七岁时,胡广得到南郡太守法雄的举荐,被举为孝廉。到京师参加殿试,汉安帝亲自主持考试章奏,以胡广为天下第一。
胡广进入仕途后,虽多次被罢官免职,或因病辞职,但朝廷总是对他“礼任甚优,”每次都是“未尝满岁,辄复进升。”胡广历任过尚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仆射;累升太中大夫、尚书令、太仆、太常、司空、录尚书事;出为济阴、汝南太守;入拜大司农、大司空,授太尉、进太傅。居朝为官五十多年,居公相位三十多年,历事安、顺、质、冲、桓、灵六位皇帝。 “五作卿士,七蹈相位,三据冢宰”,可谓显赫一时。
熹平元年三月初八,胡广在京师洛阳太尉府去世。天子痛悼,亲自安排丧葬事宜,诏五官中郎将持节奉册,赠以太傅安乐乡侯印绶,给官署专制梓楠棺木,赐丝帛含敛之备,赐葬洛阳原陵光武帝墓地,谥号“文恭”,允诺其子孙一人世袭郎中爵位。熹平六年丁巳(177年),汉灵帝思感旧德,命画师绘制胡广和太尉黄琼的画像,悬挂在宫内,诏蔡邕撰颂。蔡邕奉诏撰写的《胡广黄琼颂》,也一同悬挂在宫内,供皇帝和百官瞻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