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夜袭阳明堡的将军官俊亭
1997年官俊亭夫妇与李德生夫妇在北京合影
官俊亭(左二)给部队讲解夜袭阳明堡战例
晚年的官俊亭
粉碎四人帮后给部队作报告
任12军军长期间,官俊亭(右二)深入部队指挥军事训练
1937年10月19日夜,刚刚下过雨,月色朦胧,星光黯淡。官俊亭所在的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指战员,悄悄潜入了位于山西代县的日军飞机场。这次夜袭,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经过激战,八路军战士们共击毁击伤日军飞机24架,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战斗,也成就了家喻户晓的“火烧阳明堡飞机场”传奇式故事。
在南京雨花台功德园的红星园里,长眠着唐亮、杜平、饶子健、刘飞、刘先胜、聂凤智等百余位开国将军和老红军。他们每一个人的故事,都堪称一部壮丽的史诗,其中的篇章,既有战争年代的叱咤风云,也有和平年代的柔情大爱。《发现》周刊联合《铁军》杂志、雨花台功德园共同推出“红星园·将星闪耀”系列,一一为您介绍将军们的传奇故事。
官俊亭(1917—2003):安徽省颍上县人。1931年参加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鄂豫皖及川陕根据地第四、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战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29师769团排长,抗大一分校队长,山东纵队5旅13团营长、15团副团长、代团长,参加过夜袭阳明堡、百团大战和解放烟台等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胶东军区第5师第18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第25师参谋长、烟台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新六师参谋长。参加过孟良崮战役、临朐、南麻战役,解放烟台和青岛战斗。抗美援朝战争中曾赴朝作战。回国后,任第12军第31师师长、副军长、军长,浙江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3年1月11日在南京逝世,安葬于雨花台功德园。
儿子的两封信,
给老父亲带来的悲喜人生
官俊亭,1917年生于安徽颍上县一个赤贫家庭,父亲是纤夫,为了有口饭吃,他十一二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去河边拉船。
那时,附近的船主常贩私盐去苏区,官俊亭也跟着去,亲眼见识了打土豪分田地,听说了许多革命故事,受到鼓舞,产生了投奔革命的想法。回家后,他开始在村里的年轻人中间讲述苏区见闻。
谁知被当地的乡绅土豪知道了,派乡团把他抓去吊起来毒打了六七天,将这个才14岁的少年打得奄奄一息。家里人好不容易将他保出来,连夜送到大别山根据地当了红军。家里人也不敢留在当地,爸爸妈妈、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全都逃去外地,颠沛流离,直到解放后才重新团聚到一起。
在此期间,官俊亭曾经写过两封信回家,这两封信带给了他的老父亲两种截然不同的悲喜人生。
第一封是在1938年,身在延安的官俊亭不知家里人的死活,写信寄给了村里一位识字的人,请他帮忙打听。谁知道,这人转手就将信交给了乡团。此时官俊亭的父亲已经回到当地生活。敌人听说他的儿子还活着,当了红军,就将他绑了往县里送。路上,一个好心的老乡趁看守不备,偷偷割断绳子,将他放了,这才逃过一死。
第二封是在1949年,妻子宋云亭在报纸上看见了家乡解放的消息,劝官俊亭再写一封回去试试。由于上一次的信寄出后音讯全无,官俊亭也不知道这次信该寄给谁。妻子给他出主意:寄给村里的地主吧,他识得字,而且现在解放了,他不敢不转。就这样,家里人才得到了官俊亭的消息,得知他还活着,老父亲喜极而泣。
脚上带伤的小战士,
在战友的鼓励下翻过秦岭
1931年参军时,官俊亭还只是个孩子,多次的战斗、爬雪山、过草地,他都咬牙撑了过来,不仅因为他坚定的革命意志,还得益于战友们对他的关怀鼓励。过秦岭正是其中最难忘的一段旅程。
当时,官俊亭所属的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根据地第四次反围攻失败,离开根据地,朝西进发,来到秦岭。此时寒风刺面,红军战士们衣衫单薄,又缺少粮食。对官俊亭来说,最大的痛苦还来自脚伤,他的脚因为中了敌人放的毒气而烂了个大洞,虽然还能勉强行走,但只要稍不留神碰上什么东西,就会疼得满身大汗。
秦岭,山高路难行。悬崖峭壁间,总有战士不小心滑落,永远留在了这里。但尽管如此,没有一个人愁眉苦脸,走到险峻的地方,大家就互相搀扶,不肯让一个人掉队。班长老余心思很细,知道官俊亭脚伤走路困难,所以经常过来照顾搀扶,给他讲革命故事,还把自己仅剩的一点炒米抖出来给他充饥。官俊亭不肯吃,班长就半劝慰半威胁地说:“小官,快吃吧,要是走不动掉了队,非叫山上的老虎给你吃了不可。”官俊亭发烧打摆子,班长将仅有的一条床单盖在他身上,跑了几个山沟挖来一个红薯给他充饥。战友的关爱,给了官俊亭战胜困难的勇气,让他最终翻越了秦岭,渡过难关。
扔出手榴弹的排长,
火烧了阳明堡的日军飞机
1937年,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改编成八路军,官俊亭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3营11连2排排长。10月初,太原会战,日军向太原发动进攻,769团奉命侧击日军后方。部队到达指定地区,发现代县、阳明堡、崞县等地有日军,并以阳明堡机场为基地,出动飞机轮番轰炸忻口、太原的中国军队。769团首长下决心收拾敌人。
10月19日夜,3营11连的战士们爬过铁丝网,摸进机场。官俊亭带着二排的战士直扑飞机。官俊亭看见三排飞机,前两排是小巧的战斗机,后一排是轰炸机。“在天上你们逞尽威风,现在轮到我们了!”官俊亭心想。
他喊了声“打!”首先向一架“大家伙”扔去了手榴弹,顿时,机场里枪声和爆炸声四起,日军被惊起,慌忙揭开机舱,打开机枪扫射。但此时,战士们早已躲到了飞机的肚子下面,一边朝左右飞机开火,一边扔手榴弹。敌人的机枪扫不到他们,反而射穿了自己的飞机。很多飞机开始起火燃烧,有的飞机发动机被打毁,有的飞机机身被打得像麻子脸。
经过1个小时的激战,八路军勇士歼灭日军100多人,阳明堡机场内的24架飞机全部被毁,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空中力量。胜利捷报公布后,在全国引起仅次于平型关大捷的强烈反响。战斗之后,官俊亭被评为战斗英雄。
没吃上饺子的团长,
顶住了美式装备的4个团
阳明堡之战结束后,官俊亭前往延安抗大学习,在这之后又转战太行,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他奉命深入敌后,在胶东开展游击战,烧炮楼拔据点,设伏打军车,八路军威震敌胆,打出了威风。
1946年,正值日本投降后的第一个除夕夜,官俊亭所在的新5师15团驻扎在山东平度县的蓼兰,战士们和老百姓一起擀面皮、剁馅、包饺子,准备会餐,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景象。谁知,饺子刚下锅,团长官俊亭就接到了师长聂凤智的电话。
原来,据可靠情报,驻扎在青岛的国民党部队蠢蠢欲动,妄图打通胶济铁路,进犯胶东根据地。聂师长下令:“你团立即出发,连夜行军,前往胶济线上的塔耳堡,死死守住,决不能让敌人前进一步!”官俊亭放下电话,下令将饺子全部留给老乡,“国民党不让我们吃饺子,我们就去包他们的饺子!”
急行军80多里路,指战员不到6个钟头就走完了,午夜时分,他们抵达塔耳堡。
战斗开始了,形势异常严峻,对方是美式装备的4个团,而我军大部队离这里至少还有一天的路程。为了应对复杂的局面,官俊亭命令1营“像钢钉一样牢牢钉在阵地上”,却把大部分兵力留着不动,直到下午三四点钟才命令2、3营从右翼包抄。突然出现的生力军,让敌军搞不清我方到底有多少兵力,进攻的势头弱了下去。
第二天拂晓,聂师长带着大部队赶到,敌军灰溜溜地撤退,聂师长特意重新准备了饺子,给15团庆功。
之后,官俊亭先后出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第25师参谋长、烟台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新六师参谋长,参加了孟良崮战役、临朐、南麻战役,解放烟台和青岛的战斗。
步入了晚年的代表,
建议恢复我国军衔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官俊亭出任陆军第32军步兵第94师参谋长、副师长,1950年10月随部队赴朝作战,参加了长津湖战役和五次战役。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2军31师师长、副军长、军长,浙江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参谋长。
步入晚年的官俊亭仍然心系部队的建设。在第五届全国人大会议上,他提出希望能够重新恢复军衔制,当场就得到了二三十位老将军的签名附议。
当时的情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55年开始实行军衔制,1965年军衔制被取消。这带来了很多不便,因为在几次边疆自卫反击的战斗中,不同建制单位的官兵都穿着一样的军装,这导致了作战指挥上很多不便,影响了部队的协同动作。
“这个议案也跟父亲的亲身体会有关,”官俊亭的女儿告诉记者:“粉碎四人帮后,对外的窗口逐渐打开,许多外军指挥官到我国参观访问。当时父亲在浙江省军区任司令员,在杭州接待了很多外军领导人。由于我军没有军衔制,带来了很多不便,在外国军队官员的眼中,解放军领导人穿着都一样,看上去没什么区别,无法判断军阶,也不知道该怎么应对。所以,尽管当时已经年迈,父亲还是顺应时势的需要,从加强部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提出了这份议案。”
官俊亭的女儿告诉记者,父亲比较沉默,很少跟家人说他自己过去的战绩。这份议案的事还是父亲去世后,子女帮着整理遗物时,看到书里夹着的议案表,才知道的。
“我们只知道,邓小平主持恢复军衔制后,父亲真的很高兴。”官俊亭的女儿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