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志明:好图片一要抓人眼球,二要耐人寻味

2013年07月17日 | 阅读:1733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巩志明是华商报第一个专职图片编辑,也是全国日报的第一个图片总监。什么才算是好图片?他有自己的见解。

 
     “判断一幅新闻照片好不好,在理论上有很多标准,实践中其实就两条:第一要抓人眼球,第二就是要耐人品味。”巩志明说。
 
     “抓人眼球要适度,不是越刺激越好,不能超越受众的视觉承受能力。”他说,要拆分这一点有两个支撑:图片在版面上刊用的时候都有一个语境,包括版序、版位,周围的文字环境,诸如标题、图说、配文等,在这个特殊语境里的图片,受众是有期待的。版面上用什么样的照片,其实有个思维定式,这种思维定式不仅表现在受众、读者身上,也表现在编辑以及层层把关人的身上。但这里有思维误区,好的照片应该出人意料。“出人意料不能太离谱,要粗看出人意料,细看却在情理之中。”他说,记者要拍出超出人们视觉预测的照片,如果恰恰是编辑所想的,那叫照本宣科,说明记者缺乏创造力,缺乏新闻眼,“我们能不能多看看,多找找角度?每次尽可能比别人早去十分钟,晚走十分钟?”
 
     耐人解读,或者说耐人咀嚼,他认为也有两个支点:一张图片应该有丰富的信息量,既不能太单一,也不能太繁琐,所有元素都要和你要揭示的新闻主题有关联;一张图片要追求感情饱满,图片是有温度有感情的。一般而言,读者从版面和图片中接收到的信息是要打折扣的,只有赋予图片深厚的情感,才有可能被读者接收到。
 
     “要牢牢记住出人意料和耐人解读。”他说,“无论前者还是后者,有一个不能放弃的原则就是新闻一定要硬,所谓视觉新闻,所谓新闻摄影,永远都要讲求新闻的原汁原味,有两个词也是要牢记的,就是第一时间、第一现场。”
 
     最后,他认为现在不少图片编辑在选择照片时有误区:“‘这不是我要的照片’,编辑以一个不到现场的、僵化的、过时的、主观打造的卡尺,去衡量摄影记者从鲜活的现场拍回来的照片。其实这个尺子你要不断变化,要有弹性,因为你没去现场。再说,读者真正要看的是超越他期待的东西。”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