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葛氏需要知道的
葛国建立后一度强大,是独霸一方的诸侯国,当时与商国相邻。《孟子》记载:“汤居亳,与葛为邻。”葛、商二国均为三等爵位——夏朝的伯诸侯国。开始时,商国仅70平方公里,葛国疆域较大,其四至为:北定陶,南戈(今太康)、西老丘(今开封)、东虞(今芒砀)。两国和平相处,经贸往来,也无什么恩怨。但后来由于夏的国君桀暴虐残忍,喜好淫乐,民心渐失。这面商的部落首领成汤是一个有远见又欲图扩张的人,因夏有400年根基,且桀有君臣名人,只好耐心等待,徐徐图之。他在假仁德揽民心、用贤能增实力的基础上,自荐方伯,诬害邻国,为其兴商灭夏作舆论准备。所谓的“葛伯仇饷”就是如此。
商是黄河下游的一个部落,传说商的祖先契在尧舜时期,也曾经跟大禹一起治过洪水,是个有功的人。另一先祖王亥在夏时就以造牛车闻名,他驾着牛车,用帛和牛当货币,在部落间做买卖,由此可见,商部落的手工业和畜牧业十分发达。到夏朝末年,商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了。其首领汤志高气满,图谋天下,便采取了一系列强商弱夏的措施,在内政外交上做了积极的准备。首先,他将居住地从亳(今商丘南谷熟)迁徙居北景亳(山东曹县南),便于以后的军事行动;其次,他对内实行勤政薄敛、体恤民情的政策,使人民生活安定,物资积累日益丰富;再次,他不拘一格地选用人才,伊尹在投奔成汤的途中,成为奴隶。但是成汤并没有因此看不起他,而是大加重用,把他破格提拔为右相。事实证明,伊尹在后来灭夏的战争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对外,商汤对其它小的诸侯恩威并施,采取了拉拢与攻打两手政策。在豫东,伊尹辅佐商汤悄无声息地树立了另外一种形象。野外,有人四面张网捕鸟,并祷告说:“小鸟啊,从四面八方都进我的网里吧!”成汤则说:“怎么能把天下的鸟捕尽呢!”于是就把网揭开了三面,祷告说:“往左边飞,往右边飞,不听劝告的,就要被网住了。”与“一网打尽”的贪婪相比,“网开三面”显示了商汤宽以待人的风范。那些和夏朝离心离德的诸侯听了这个故事后,无不赞颂他的仁德,对商汤很是放心:“汤这个人有好生之德,对禽兽都这么宽厚!”
商汤一边用仁德感召诸侯,一边又用武力剪除夏王朝的羽翼。那时候,人们十分迷信鬼神,把祭祀天地祖宗看作是部落和国家的头等大事。商的邻国葛国忠于夏桀,国君葛伯不按时祭祀。而这恰好为商汤伐葛伯国提供了借口。商汤与大臣几经密谋策划,开始对葛国兴师问罪。汤派人去责问葛伯,葛伯回答说:“我们这儿穷,没有牲口作祭品。”于是,商汤送了一批牛羊给葛伯,而葛伯却把牛羊全部杀掉吃了。汤又派人去责问,葛伯说:“我没有粮食,拿什么来祭祀呢?”于是,汤派青壮年人帮助葛伯耕田,为了不让这批人来回奔波,就命老弱孤寡和孩子们每天给他们送饭。时间一长,其他邻国都称颂商汤的仁义厚道,讥笑葛伯腐败无能。葛伯觉得面子上很难看,令他寝食不安,但又无理由赶走这批开荒的商国人。正当葛伯心烦意乱时,一个大臣就献出一个计策。葛伯点头赞成,连声说妙,指使手下依计行事。第二天中午,商国的孩子与每天一样,高高兴兴地又送饭来了。这时,葛国的士兵突然围住,夺去饭篮,哄抢食物,硬把孩子们赶回去。葛伯满以为:只要孩子们不敢来送饭,商国劳力断了吃喝,就会自动回去的。不料一个孩子竟与士兵论起理来,那士兵理屈词穷,恼羞成怒,手起刀落,可怜那孩子就身首两离了。噩耗传到商国,举国上下义愤填膺,孩子的父母更是悲痛欲绝,强烈要求国王给儿子报仇!商汤看到时机成熟,哈哈大笑。便挥师葛伯国,那批开荒种地的商国人也趁热打铁,里应外合就把葛国征服了。商汤给葛伯“挖了个坑”,而葛伯也就乖乖地跳了进去。商汤灭掉葛国后,做出宽厚仁慈的样子,他一面制定纪律,严格约束军队,不许掠夺财物;一面派使臣向各国解释葛伯忘恩负义,出兵完全是正义的。为了纪念那个送饭被杀的孩子,商汤令手下在葛地建座童饷堌堆。宁陵旧志载:“童饷堌堆在城南二里,又名童相。砖包,高丈余,宽四丈余,长五丈余,今上祀大士。”建国初期,遗址尚存,文革时毁。
商汤从征服葛国开始,名声越来越大,夏桀暴政下的人们对他“心向往之”。远者怀之,近者来之,投奔他的人络绎于道。用同样的方法,成汤又先后攻灭了韦(今河南滑县东)、顾(今河南范县东)等夏的属国,又击败了昆吾国(今河南濮阳东南),并吞并这些国家的土地、人民、财产等资源,逐步推翻夏,建立商朝。历史上把商汤伐夏称为商汤革命,因为古代统治阶级把改朝换代说成是天命的变革,所以称为“商汤革命”。汤征服葛国后,只将葛伯除之,葛国也不改国名,又扶持了一个忠于商汤的葛伯。《春秋·桓公十五年》:“邾人、牟人、葛人来朝。”直到春秋时,附庸于鲁的葛国才被宋所灭。葛国历经夏、商、周三代,立国约18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