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仙翁出自"葛"姓?
姓氏来源
目前的三种说法:
1、“葛”出自“嬴”姓。以国名为氏,夏代,有诸侯方国“葛”国,遗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石桥乡葛伯屯村,《孟子.腾文公》载:汤居毫,与葛伯为邻,其后有葛氏。
2、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贺葛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改为汉姓“葛”氏。
3、又传说葛氏为“古葛天氏之裔”,或云在伏羲之前,在今河南长葛县。 葛姓,《风俗通》记载说:“葛氏,古葛天氏之后。”如果葛天氏确有其人,则我国的葛姓,跟其他的千百个姓氏相较,算起来资格是够老的了。
4、出自他族改姓而来:
①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贺葛氏入中原后,改单姓葛。
② 清满洲八旗姓墨勒哲埒氏、格济勒氏等后均有改姓葛者;赫哲族葛依克勒氏汉姓为葛。
③ 鄂伦春族葛瓦依尔氏汉姓为葛。
④ 裕固族格勒克氏汉姓为葛。
⑤ 今蒙古、土家等民族均有葛姓。
葛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列入前一百大姓。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有一句“葛天氏之民欤?”葛天氏是上古的一个部落,传说这个部落后代,就以部落名“葛”为姓。据说这个部落比伏羲还来得早。发展和演变:夏代有诸侯国名葛国,是夏朝的盟国,商汤为了起兵反夏,决定逐步消灭夏朝的力量,于是就攻灭了葛国,其后代子孙以国名“葛”为姓,以作纪念。另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的葛贺氏随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洛阳,也改姓汉姓“葛”。葛姓后来在梁国郡发展成望族,世称梁国望。
现在就算把有关葛天氏的传说当作“姑妄言之”,但是葛姓却也跟我国所有的其他姓氏一样,是有确实的姓源可查的——《通志氏族略》上记载说:“夏诸侯有葛伯,子孙以国为氏。”(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葛天氏部族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夏、商、周时为葛伯国,系葛在姓祖籍之源。春秋时称宁邑,战国时名信陵,秦时谓宁陵城,西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年)始置宁陵县。)
我国的古籍上,关于葛伯的记载相当不少,譬如《书经》的“仲虺之诰”曾说到:“葛伯仇饷”。“孟子滕文公”也曾提到:“汤居毫,与葛伯为邻”,其注则说:“葛,夏诸侯嬴姓之国。”由此可见,“葛”的确是3000多年以前曾经独霸一方的一个诸侯,是由颛顼的嬴姓后代所建立,他们跟后来灭夏桀而有天下的商汤是“芳邻”,拥有今河南省蔡丘县东北的一片地方,后来,他们的子孙也“以国为氏”,统统都姓了葛,并且一直繁衍到今天。
如此看来,葛氏的得姓是相当早的,比后来成为我国诸家姓氏主流的周文王姬姓后代之得氏,最少要早到六、七百年。所以,尽管关于葛氏源自上古葛天氏的说法不尽可靠,然而,葛姓在我国群姓之中的“老资格”,却是无可疑的。
我国南方的葛姓,来源与北方不同,据《姓氏考略》的考证,是出自东汉光武帝时的洪氏。关于江南葛姓的姓源,《姓氏考略》上的记载十分详尽:“汉洪祖子浦庐,一作葛庐,起丘佐光武有大功,封下邳僮县侯,庐让封于弟文,南渡江,家于句容,为吴中葛氏所出,望出梁国。”(译文:古代汉朝时的葛庐,他帮助光武帝起乒立了大功,封为下邳僮县侯,但他将封位让给弟弟,自己渡长江,居住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为吴中葛姓始祖。
由此可见,江南葛姓人士,是在1900多年以前的东汉初期,由洪姓所分支出去的,洪氏是上古伏羲之后担任水官的共工氏的后代,所以跟传自夏诸侯葛伯的北方葛氏,应该没有十分接近的关系。
在我国民间,为人所熟悉的葛姓名人相当不少,而其中似乎又以“太极仙翁”葛玄以下的一系列“神仙人物”,最为老幼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