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南阳两百多年前的高氏宗祠“重归”故里
八百多年前,南宋著名诗人高翥(读zhù)迁至岩门(今萧山南阳),在此生息繁衍,至今人口已有数万之众。如今,他的后人风风光光重修祠堂。
12月18日,位于萧山南阳街道的岩门高氏宗祠一期主体工程举行落成典礼。
温州、金华、绍兴、宁波、台州、海宁、余杭等地的高氏宗亲代表团共聚南阳岩门高氏宗祠。
上一次重修宗祠在1717年
高氏宗祠修复、高氏宗谱续修筹委会主任高建成说,高氏族人曾两次修建宗祠。上一次修建宗祠,是1717年。“当时就选址在钱塘江边的白虎山上。”
不过,这座有着200多年历史的高氏宗祠于文革时期就已被破坏。
2006年,高建成、高子芳上白虎山查看高氏宗祠旧址,修缮道光皇帝圣旨碑亭的情况,高仁灿得知情况后,出资30万元,三人一起发起修建高氏宗祠、修查高氏宗谱的“二修”工作。
2008年6月,首届岩门高氏宗亲大会在钱江观潮城召开,高氏子孙群策群力,正式开启“二修”工程。
岩门高氏宗祠,是一群典型的江南徽式明代建筑。古祠分成三井,正大厅“报本堂”,后进藏书楼、礼仪堂,前门楼背靠戏台(万年台)。
祠堂内有乾隆御笔提诗,祠堂外道地东南侧室道光皇帝圣旨碑亭,是市级文保点。由高氏后裔集资400多万元重建。
宗祠落成典礼当天,高氏一族举行了隆重的庆典祭祖,念祭文、绍兴大班演戏文等。
有人建议,今后,高氏宗祠要设立陈列馆,增强艺术性,还可以办书院,读祖训。
高氏宗谱有厚厚39卷曾失散60多年
南阳保存着一套39卷的《海宁岩门高氏宗谱》,记录了从北宋赵恒真宗皇帝到清末宣统皇帝,700多年的高氏这一大姓的发展历史,颇有史料价值。
岩门高氏家谱系统完整,最迟一次修编也是第七次修编还是在1925年,出版22套,由族长、长房和祠堂档案馆分别收藏保存。
不过,民国时期,高氏宗祠被毁,造成修宗谱中断了60多年。
2006年,岩门高氏后裔想第八次修家谱。“当时碰到一个问题,旧宗谱失散无处着落,没有旧宗谱做依据,无法开展修新宗谱。”高子芳偶然发现龙虎村其江太婆沈阿冬珍藏了60多年的高氏家谱。
岩门高氏宗谱也记录了高氏后裔名人:岩门高氏的始迁祖高翥(读zhù),就是南宋著名诗人,是当时江湖派诗人中较有才情的一个。
高建标,南阳镇原仓前村(现龙虎村)人,被村里人称呼为“云塍先生”。他是当时中华书局旗下三位著名书法家之一。
高小霞,是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部委委员,也是高建标的女儿。
高帆,是原全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是我国著名的画报工作专家,摄影艺术理论和军事摄影报道工作的组织者。祠堂落成典礼当天,宗祠内举行了高小霞院士生平事迹和高帆摄影书画作品展。
高建成说,明年年底,高氏宗祠内将举行《八修家谱》发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