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的发现和证据探讨冯胜是汉人还是回族
我们是山东沂源冯胜后裔。我以前不知道围绕我们的始祖冯胜竟然还有关于是汉族还是回族的争议,作为他的子孙我依据事实谈谈我的看法。
(一)我们是冯胜子孙的证据
第一我们光绪19年家谱记载,我们的始祖为宋国公冯胜,“冯胜,字为果号岩山洪武初官拜大元帅封宋国公葬于青龙山之阳”。当然此家谱修于光绪19年,距冯胜去世已经过去498年。但在家谱的序言中说,“楼圮而后谱牒湮没”,说明原有老的谱牒,只是因某种原因导致谱楼倒塌,使之丧失,这次是根据老谱的一些内容重新修订的,要不然要从冯胜开始向下记载20多世是绝不可能的。 而解放前,许村冯氏在村中间位置确实盖有冯家的东、西楼。据老人们讲,当时也有祠堂,冯氏谱牒就存于西楼之内,可惜后来不知甚么原因倒坍被毁,从此明代的资料几乎全部丢失。但在解放后还有一部分,后来因为管谱的我的一个远支爷爷死去,我大奶奶不识字,把家谱、占地册、地契都当废纸乱扔了。现存最早的就是我爷爷保存的的光绪19年的家谱了。
第二我们在本村中大约一里处发现发现了明代成化年间重修清源灵显妙道真君行宫遗址,在遗址中我们发现了重修清源灵显妙道真君行宫的石碑。在《重修清源灵显妙道真君行宫记》中这样记载:
“非天地无以生万物,非万物无以育万民。盖万物之所生咸赖上天之雨露。雨露之降实由神之所施也。是以许村之南有古刹清源妙道灵显真君庙堂一座。始创于前代,重修于至元。历年久已,经岁壘代。庙堂倾颓,神像雪相。其庙也,南瞻蒙山之耸翠,北靠东鲁之巍岩,西邻斜山楼真宫,东接荆山之仙境。其庙镇宝山,其下山明水秀,人罕修理。于是本庄前任千户冯胜之孙冯慎长男冯佐感于心焉。于念父子同心协力谨率乡耆请命工匠镌立石碣经营修理,不数月而庙堂及东西山神土地庙宇拜廊焕然而华表装塑神像粲然而煌耀。目修理之余,祝祷雨泽也,则时雨之即降而冰雹之不施。干乘风雪也,则瑞雪之纷纷,而狂风之不吹,殆见万物之生沛也,扬茂禾稼之长爵然藩芜,当夫春夏之生长也而无水旱之枯潦,秋成之可获也而无风雪之伤残,是以立。五谷丰登咸赖神功之眜佑,衣食暖足皆由真君之阴功。盖闻夫子曾曰有其诚则有其神,无其诚则无其神,信夫。成化二十三年季春吉旦。
大明国青州府蒙阴县瞻代乡南河社 建庙功德主
冯慎吴氏长男冯佐王氏刘氏次男冯佑阴氏三男冯辅郑氏四男冯弼冯氏五男惠访
冯俊冯禄王氏冯泰冯氏冯眜冯茂冯氏男冯景时阴氏
冯瑞冯昂田氏冯谅唐氏孔真孔志兴
冯明本族孙监生冯庸生员冯臻
正德十三年二月十九日立
南京英武卫冯胜六代孙镇抚冯通现配李氏”(未拓印,有些不准确)
从碑文中得知,清源灵显妙道真君行宫建造者是前任千户冯胜之孙冯慎和长男冯佐。试想谁会连自己的爷爷也乱认?我们也可以从两者年龄做一番考证。重修行宫时间为成化二十三年即1487,而此时距冯胜之死1395年仅92年。而此时,冯慎四子有三子成家,冯慎也已经因年老而退职, “明代仍70致仕,洪武13年改为“文武官60以上者致仕,给以诰敕。”(中国档案报 ),那麽他大约在70、80左右,也就是他大约生于冯胜死后10年左右。几乎冯慎就在冯胜去世后10年左右出生。古人再续谱时乱认远祖,可从来没有一个人生前追认爷爷的。
再次,冯胜去世时不会超过七十二,因为冯胜之兄国用生于1323年。冯胜当然比冯国用小,冯国用“卒于军,年三十六。太祖哭之恸。国用之卒,子诚幼,胜先已积功为元帅,遂命袭兄职,典亲军。”可见当时冯国用30来左右才有儿子,也就是大约在他1354年投奔朱元璋前后。而冯胜之子也比冯国用之子小得多,《明史》记载“而国用子诚积战功云南,累官至右军左都督。”可没有记载冯胜子成长情况,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年龄很小,无法在战争中立功,不然冯胜之子有老子的照顾立功的机会更多。也就是说祖孙两人相差60年左右,对于乱世之中,两人存在祖孙关系的可信性很大。
冯慎任千户,五品或从五品官,不是一般身份。他的重孙(冯通)能世袭镇抚,冯通的孙子(冯臣同)也世袭镇抚,如此一个世袭武官家族,有必要在当时乱认祖宗吗?
由此看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冯慎确属冯胜之孙,而且他是冯胜长子之后。再次与冯慎并列的人,我们断定这些人应该是冯慎的堂兄,因为如果是亲兄弟,冯俊冯禄就不可能在一行,那麽唯一的可能就是冯慎、冯俊冯禄冯泰、冯茂冯瑞冯昂、冯谅、冯明分别是冯胜的不同儿子的儿子。而碑文中的冯禄很可能就是冯巩家谱中的始祖冯胜三代孙冯禄,这与冯巩的《冯氏一支家谱》记载惊人的一致,不但名字一致,而且世系一致,这难道是几百年前的古人联合造假?我们欢迎冯巩来寻根祭祖。
第三在冯氏祖林发现了冯胜墓及碑。位于冯氏祖林里的冯胜墓及碑,以实物的证据向我们证明许村冯氏确实是明代开国功臣、宋国公冯胜的后裔。
今天,在冯氏祖林里的冯胜碑还能依稀辨认出“实授南京英武卫左所……兵马大元帅………明故祖冯讳胜之墓……现任世袭镇抚八世孙冯臣同立……大明万历十四年岁次季春”等字,以及一些单个不成文的文字。
1395年。冯胜暴卒,诸子皆不得立,后人为避难,不可能立即立碑。只可能先下葬,后立碑。立碑时间为1586,相距190余年,按人口繁衍学规律,古冯臣同为八代孙也是可信的,由《重修清源灵显妙道真君行宫记》记载看来,冯氏已居于此地很久了。冯臣同就是冯慎的6代孙。冯胜墓应为直系后世子孙所立,当然也可能为后世子孙立的衣冠冢,不论衣冠冢还是真正冯胜葬身之所,都是真正为祖先所立的始祖墓!
如果不是真正祖先,谁会给一个被朝廷赐死的人立碑呢?古人可以为他们所敬仰的人造坟立碑,却不大可能以后世子孙的名义立碑,像历史上的王昭君、杜甫都有好几个坟墓,但都是众人所立,为表达众人的景仰而已。始祖冯胜墓碑却准确无误的刻着立碑人为“八代孙冯臣同立”,这样就点明了墓主人与立碑人的关系。
从立碑人身份来看,他更不可能乱认祖宗。他是世袭南京英武卫镇抚,官位不低。假设,冯臣同不是冯胜八代孙,一个南京的世袭武官他为何要他何以要远行千里到这个偏僻的地方为一个不相识的人立碑呢?何不就近立一个? 他的目的是甚么?如不平反,怎麽会冒风险会给一个罪人立碑呢?他的动机是甚么?
如果说他仅仅为攀附名人,他本身官位不低,有必要吗?而且,只需在家谱里写一下就是了,何必又造坟又立碑?这个成本是相当大的。
以上这三个证据链都说明一个问题,许村冯氏就是冯胜后裔。综合来看,记载年代,无论是成化清源妙道真君行宫遗址石碑,还是万历冯胜墓碑,还是光绪19年家谱,传承有序,记载明确。从冯胜之长孙到四代、六代、八代,都是自己自述自己世系,而不是后人所附会强加,更不是后人续家谱时为攀附名人临时所加。当然因为清源妙道真君行宫是功德碑不是谱碑,所以未记冯慎之父即冯胜之子,记录世系不全,因此令人稍感遗憾。但这更增加了它的真实性,因为功德碑是为表彰捐助人功德,不以记录世系为目的,没必要造假。虽然后人序谱常有攀附名人这种情况,可是许村的情况恰恰相反,是先有石碑记载而后后人序谱。如此明确的记载,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许村冯氏就是冯胜后裔。
(二)冯胜平反昭雪与袭爵的问题
对于冯胜平反,从记载来看,正面的和侧面的共有四次。清光绪《祥符县志》载:“宋国公冯胜祠在新昌坊,祀明朝功臣冯胜。成化十一年建。有功于汴故祀之。明末河水没”可见早在明朝成化年见,冯胜就被人敬仰,如不昭雪,谁敢给一个罪人立祠。《蒙阴县志》(康熙十一年本,第二卷)记载冯胜“时时失意暴卒。诸子皆不得封。至万历九年,九世孙冯乐王告袭,议降镇抚,以族人互争长,辄止。事在通纪,墓在 。 说明有资料显示编纂蒙阴县志时,就有允许冯胜后人袭职的材料,不然这个记载从何而来呢?而《明史》并未再进一步记载冯胜之子以后的下落和后世孙辈是否袭爵。何况,《明史》地记载也未必正确。《明史》的真实性不是一直有争议吗?《蒙阴县志》为康熙十一年,那一年《明史》的作者张廷玉才出生呢!从《重修清源灵显妙道真君行宫记》来看早在成化年间冯通就已袭爵,这与清光绪《祥符县志》载吻合起来了。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蒙阴县志》中记载是万历九年九世孙冯乐王告袭,但被搁置,也可能冯乐王不是长支才由八代孙冯臣同袭爵,这也与《蒙阴县志》记载没有冲突。
《明史》上说“有明一代,受公、侯、伯爵者除功臣、外戚外,还有宦官子弟与少数民族首领。受封而领铁券者,为世袭封爵,否则为流爵。袭封则还其诰券,核定世流降除之等。爵位世袭,或降等以袭。”。而《明史》又记载:洪武十六年,定职官子孙廕叙。正一品子,正五品用。从一品子,从五品用。明朝官志记载:“令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从五品(月俸十四石)—卫镇抚 副千户”通过《明史》我们得知,冯胜,“二十一年-----,皇太孙立,加太子太师”,而冯慎为千户(没有注明正、副),冯通、冯臣同都是卫镇抚均为从五品,完全符合明政府袭爵的规定。
而史学界一直认为的直到南明,冯胜冤案才得以昭雪也是不准确的,人们作出这个判断的重要的依据就是计六奇(1622 年—?)著的《明季南略》。但是,明末清初无锡人计六奇(1622 年—?)著《明季南略》只记载:十二月纪初四(戊午),录国初功臣冯国用、冯胜各世袭指挥。”只说让其袭指挥,并未说以前赦免其罪,也没说明以前没世袭过,只是现在袭的官职高了。
第二个就是《古夫于亭杂录》的记载。清代大学问家王士禛在《古夫于亭杂录》中记载“明初功臣:明初功臣,中山而下,唯傅颍公功最大,而始终无纤毫之过,乃终不见容,至于不保其身,不保其子,论者冤之。南渡后,始以给事中李清言,追赠丽江王,谥武靖。而冯胜亦赠宁陵王,谥武壮,又进祀于功臣庙。”其实这与计六奇记载的是同一件事。
(三)许村冯胜后人的信仰
从冯胜后人在本地的所作所为来看,他们应该一开始信仰的就是中国的传统宗教----道教、佛教、儒教。
有据可查的冯胜后人的善举很多。冯胜孙冯慎重修的清源灵显妙道真君行宫,清源灵显妙道真君就是道教所说的二郎神杨戬,属道教。崇祯14年冯胜后人冯汝京和女儿诰命夫人冯氏等人捐资修 村龙王庙。博山辰巳山庙石碑立于清朝顺治丙申年(公元1656),撰书者虽无名气,文章也斑驳无法卒读,但捐资名单中有两行并列为: 刑部尚书任浚诰封夫人冯氏 。此冯氏即冯汝京之女。清代冯胜后人冯云龙捐资重修关帝庙,等等。听老人们说,村西山有冯胜后人修建的尼姑庵,叫做幺幺庵,当然是不是这两个字,因为现在早已无法寻找,也不敢断定。
由此可见,冯胜直系后人所信仰应该是道教、佛教和儒教,而伊斯兰教是不允许教徒再信其他教的,这一点正说明冯胜是汉人而不是回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