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修祠堂公祭先贤范仲淹 忧乐天下
邹女士来电
由成华区龙潭乡威灵村范姓村民为主集资重建的范家祠堂于17日落成,落成典礼上还将举行公祭大典,祭祀范仲淹,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范氏子孙和其他宗族代表共同参加,缅怀先贤,邀请党报热线记者前来采访报道。
尽孝道
新祠堂里共缅先贤
位于成华区龙潭街办的范家祠堂,是当地范姓居民宗庙所在,每逢年节清明,前往祠堂祭扫凭吊祖先已成为大家多年来的传统。历经200余年风雨沧桑的旧祠堂因年久失修而显得破旧,后人们萌生了共同集资,原址重建祠堂的想法。经过大家半年来的共同努力,耗资30余万元、占地1500多平方米的新祠堂已拔地而起。在昨天的落成典礼上,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千余名范姓后裔在这里,隆重祭奠家族先贤、北宋名臣范仲淹。
“17日的典礼是1985年范氏家族公祭大典后的第二次大团聚,也是迄今为止参与人数最多、涉及地域最广的一次。”在祠堂门口的签到处,忙碌的“支客司”范基才告诉记者,为了将家族中这一次盛会办好,成都本地的范姓后裔从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准备,当地近百名范姓村民义务承担起了服务工作。“迎宾队、腰鼓队、舞龙队全是我们自家人。”村民告诉记者,就连这次坝坝宴席的主厨都是当地的范姓后代。
在修缮一新的祠堂里,围坐一堂的范氏后裔们谈得最多的话题几乎都围绕着这座承载着大家心血的祠堂。“我们老辈子对修祠堂的事情非常尽心,除了捐钱捐物,还三天两头到工地上去义务帮工,他们的这种精神让我们后辈感动,也为我们树立了对前人尽孝道的榜样。”当地村民范明成对记者说。
公祭大典开始后,族人们按辈轮排序,抬着三牲渐次进入祠堂,在先人牌位前鞠躬致意,不少人的眼角都已泛着泪花。
续传统
《岳阳楼记》世代流传
提起范家人共同的祖先、北宋名臣范仲淹,人们都会想起他那篇千古传诵的《岳阳楼记》。在公祭大典的现场,记者有意问了多名参加者,无论古稀老人还是幼年学童,几乎人人都能背诵这一传世名篇。
“这是我们范家人的传统,家族的孩子们到了懂事年龄,家中的老人就会逐句逐段地教。”来自龙潭乡丛树村的范殷才告诉记者,尽管族人中多数是农民,但耕读为高的家族传统始终都未丢弃过。翻开厚厚的范家族谱,记者见到了每一代范家人中都不乏教书先生,历年来,有范家人的地方都会办学堂、兴教育,在四川省的不少地方,范家祠堂都是过去的学堂所在。而《岳阳楼记》则成了这些学堂中的启蒙经典,传之后世。在威灵村历史上每一次捐资助学的活动中,范家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改善后代的教育条件无私奉献。
范殷才告诉记者,除了四时祭祀先贤,龙泉驿区的范氏家族已通过文化主管部门申请,成立了“范仲淹文化联谊会”,组织专家学者、家族代表共同研究探讨范仲淹的思想文化精华。如今范家人正计划着“家谱上网”的新目标“要将天底下范文正公的后代组织起来,共同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再出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