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40万建祠堂 龙潭乡村民自称范仲淹后人

2014年02月20日 | 作者:百姓通谱网 | 阅读:1389 | 来源: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摆族谱 称先祖就是范仲淹
摆族谱 称先祖就是范仲淹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龙潭乡威灵村8组范家新祠堂工地。只见工地上堆满了各式木头和红砖,20多个工人正忙碌地敲敲打打。此时祠堂已初具规模。该祠堂占地约200平方米,共有8间房,为典型的四合院风格,从正门进入,穿过院中央的天井,就能直达日后用于供奉先祖的正堂。“我们是范仲淹的后人,这个祠堂就是用来祭拜先祖的。”施工现场,范氏“族长”、龙泉驿范仲淹文化联谊会法人代表范文珏满脸骄傲地说。据他介绍,龙潭乡范氏族人尚保留一副清朝年间的木刻对联,是从老祠堂上拆下来的,内容为“晋国大夫第,宋朝宰相家”,横批则为“文正家风”。文正,正是范仲淹的谥号。“我们还有民国年间修订的族谱。”记者见到,这套《范氏族谱》共计10册,但族谱谱系记载并没有清晰地追溯到范仲淹,而只是修订到清朝乾隆年间,即范氏入川一世祖。 

建祠堂 族人自发捐钱捐物

范文珏说,1986年龙潭乡范氏普查后人人口数时,统计出共有6000余人;目前,总人数至少达到8000人,仅威灵村8组就有200多人,占全组人口的70%。“我们这么多人一直都有祭祖的传统,而且还保留了很多家规。”范文珏和族人交谈时也不用川话,而是客家话,“我们先祖入川前在广东梅县居住,客家话是我们的家乡话。”

范文珏介绍,新祠堂所在地就是以前的范氏祠堂,自先祖在乾隆年间入川以来,祠堂里就一直供奉着老祖宗范仲淹。龙潭乡所有范氏族人自小都被告知,他们是范仲淹的后人,且从小就被要求背诵《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等范仲淹的经典文词,以示不忘先祖。此外,范氏族人每年都要在农历10月初一举行祭祖会。

老祠堂在去年地震时完全垮塌。“之后,我们只有在十陵租间房子供奉先祖。”今年1月,在范氏长者的提议下,决定在原址重建祠堂。“当时算了一下,要花40多万,上哪找这笔钱?”当族人们得知长者们为资金焦虑时,大家纷纷捐钱捐物,自发筹集资金。 

查根源 雍正年间入川

据史书记载,范仲淹是江苏吴县(今苏州)人,他的后代怎么会出现在川西平原的小镇上呢?

1987年四川德阳市罗江县文物普查组进行文物普查时,在御营镇发现范家大院,村民也自称是范仲淹后人。据村民们提供的范氏家谱记载,清朝雍正丁未年春,范氏后人范养源带领家人从广东省嘉应州兴宁县入川。范养源来到罗江后,种粮食贩酒,家业慢慢发达,后子孙修建了这座范家大院,并在此繁衍生息。

罗江御营范氏与龙潭乡范氏又有什么关系?“我们都是范氏后代,”范文珏说,2006年时他们曾到罗江与御营范氏核对家谱,发现两本家谱的记载几乎一致。

记者联系上了客家文化专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文史研究馆馆员谢桃坊。谢桃坊表示,经过多年研究,可以基本推断龙潭乡范氏就是范仲淹次子范纯仁之后。但谢桃坊同时也表示,由于《范氏族谱》的记载有“断代”现象,所以只能根据史实作出推断,“只能说,这个推断有合理性。” 

相关链接

范氏家训:不问政事不妄言。

范仲淹有四个儿子,纯佑、纯仁、纯礼、纯粹,也都曾相继为官。范纯仁官至宰相,是历史上范家最大的官。范纯仁因耿直敢言而被奸臣所害,终被贬官发配。于是,范纯仁留下了要求后代“不问政事不妄言”的家训。范氏后人遵从祖训,从此以后,为官的越来越少,以行医、为师居多,搞研究、习文化的也大有人在,出了不少文化名人。国画大师范曾、被誉为中国新闻第一人的范长江都是范仲淹的后人。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