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尔翔:“以内补外”如何让内需最大程度扩张

2013年06月18日 | 阅读:1498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近日金融时报记者庞东梅,就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把“扩内需”放在首要位置,并指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以及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增长回落的背景下,如何“以内补外”,在刺激消费增长的同时兼顾协调投资与消费关系,促使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更趋均衡,已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针对扩内需中我国面临的诸多问题,采访了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窦尔翔。现窦氏文化网特意转载。

记者庞东梅(以下简称问):近年来我国一直注重扩内需,“三驾马车”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然而,目前中国经济依然沿着“高投资、低消费、高储蓄”的路径前行。面对诸多挑战,扩内需应着眼于何处?

窦尔翔:扩内需需要解决机制问题,不解决机制问题,扩内需就会不均衡、不稳定、不持续。

所谓机制问题是看扩内需由政府推动还是市场自主。政府的作用在于降低系统性风险,增大系统性价值。如果政府的作用偏离,效率就会降低。当产生系统性风险时,系统运行速度减慢甚至停滞,系统自主运行的力量下降,此时需要政府出手。政府出手有三种形式:一是采取应急性措施,政府通过直接投资扩张来弥补市场不足;二是通过金融增信来引导市场投资;三是诱导性投资、实体性投资,但是这会要求政府投资和市场投资具有一定配比。第二、三种形式都是通过政府诱导的方式。

即使没有产生系统性风险,政府也需要努力让内需最大程度扩张,优化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发现政府力量不足之处,寻找系统性的着力点。比如交通网、互联网的建设。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政府直接投入“4万亿元”并且主要投向交通等领域,由此显示出我国政府直接应急能力没有问题,但是政府通过金融增信方式以及通过实体资产配套诱导投资,这方面的文章是否已经做够,还需要进一步思考。

问:内需中的投资与消费如何协调?短期来看投资和消费互相替代还是互相补充?

窦尔翔:投资和消费简单地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但是不能超过一定的均衡度。投资是投资性的消费,消费是消费性的投资。

消费的本质是投资,好的消费会带来三大收益:一是劳动力的再生产;二是精神财富的再生产;三是和谐关系的再生产。收益就是投资。

问:消费增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何寻找新的消费增长点,推动消费实现大幅增长?

窦尔翔: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是消费动力不足,如何增大个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需要进行保障体系的建设。政府多做系统性的事情,就会增大每个人的个人边际消费倾向。

每个人的个人边际消费倾向不同。目前我国存在贫富差距,消费能力下降的人群增多,政府既要减少系统性风险,又要增加系统性收益。

问: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着重刺激消费需求的同时,投资是否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速,投资的着重点在哪里?

窦尔翔:投资要把握三大原则:一是把本国企业放在全球视野考察,寻找瓶颈产业。我国瓶颈产业是资源能源。目前我国仍需要保持向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规模,这就要耗费大量的能源资源。另外,我国还需要维持对发达国家的出口,需要我国由粗放型制造大国向精细化制造国家迈进。二是寻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产业。三是具有前瞻性、竞争力强的知识专利产业。无论是优化产业结构还是迈向创造大国,都要重视知识专利和技术。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