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丁氏家族六百年兴盛之路

2013年03月29日 | 阅读:1510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丁肇国

       明代初年,始祖丁顺自江南海州(今连云港海州区),迁入日照,二百年从军务农。直到明崇祯年间,丁允元第一个考中进士。入仕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族人捐钱免除了军籍劳役,使族人生活稳定,家业渐兴。

 
  此后四百年间,丁氏家族人丁兴旺,才俊辈出,名人大家多如星灿,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做出了卓越贡献。
 
读书起家教育兴族
 
  据新修撰的八修《日照丁氏家乘》记载,明末,丁家出了一位秀才:丁珩。他痛思家业不兴的主要原因就是不识字,没文化,因而下决心倾资办学。并身体力行,亲自坐馆就教,对子女严加管教,使家风文墨渐兴。持续二百年的业农世家,开始成为书香门第。
 
  丁珩两个儿子分别考上了进士和贡生。长子丁允元有九子,三十四孙,曾孙一百二十多人,玄孙三百。其中祖孙、父子、叔侄、兄弟一门六进士,还有九个举人,一时轰动全国。丁氏家族进入了鼎盛时期。此后又有丁守存家一门三进士。入仕为官者、学术有成者越来越多。
 
  近年修家谱时有过统计,明清两朝,丁氏家族共有进士十五名,举人四十九名。活跃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家丁惟汾、丁基实(君羊);科学家丁守存、丁肇中;教育家丁履德、丁观海等;皆堪称一代风云人物、名流大家。
 
  翻开丁氏家族的历史,就像打开了中华民族的近现代史,一个个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一幕幕跌宕起伏的悲喜故事,一项项引人瞩目的科学发现,令人唏嘘赞叹。
 
做官为民世代清风
 
  封建社会里,丁氏家族入仕为官者不少,大多以清廉勤俭名留青史。
 
  丁允元,十六岁便考中秀才,明崇祯四年进士及第三甲二十名。出仕后,曾官至户部给事中。清初历任苏州知府、庐安兵备道副使等职。在京任职期间,多次上疏朝廷,免除民间徭役,在沿海一带推行“条鞭法”,减轻了农民负担,使民众得以安生。却因此遭到宦官弹劾,被调出京城。任苏州知府时,不仅自己不沾不贪,还严令官吏奉公守纪,施惠于民。被当地百姓称为“赔钱太守”。他所书碑文至今仍存虎丘灵岩寺。
 
  进士世家出身的丁麟年,十九岁中举,二十三岁考取进士。清宣统二年(1910年)任陕西兴安府(今安康市)知府期间,当地“哥老会”非常活跃。清政府敕令禁止,要求对会首严惩不贷。丁麟年在府衙召见会首胡云山,对他说:“我不管你在不在哥老会,我主要看你对百姓有没有坏处。”未加惩处便把他放了回去。
 
  辛亥革命爆发后,“哥老会”成了革命军,胡云山当了司令,带领革命军一路杀贪官污吏无数,却专门派兵保护丁麟年的府衙。还出告示严令:损害府衙一草一木者,格杀勿论。起义军战斗打了一夜,丁麟年始终安坐府衙大堂,不时听取义军进展战况。其下属安康知县林阳光被义军吊打在城西的树上,家属跑来跪求不已。他只好写信请革命军从严发落,免其一死。革命军立即将其放归。此后不久,丁麟年便辞官回乡。当时“大总统”徐世昌劝其就任上海道台(上海市长),还有人劝其出任烟台道台(烟台市长),均被辞绝。后来,山东省长又动员他任山东图书馆馆长,他欣然从命。到任后,立即整顿馆内图书文物,购置了大量图书,搜集了大量古籍善本和文物,有铜器、汉画像石刻及六朝造像等,成为著名的金石、书画、鉴赏和收藏大家。
 
  在那个朝廷腐败、世风日下的时代,丁氏家族却能风正名清,所有族人皆有谱可查,未见因贪腐而受惩处者,足见世传家风潜移默化的力量。
 
叔侄两党同心报国
 
  清朝灭亡后,中国何去何从?一大批仁人志士为之苦苦探索。丁氏家族中也有两位重要人物,分别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中为了国家的命运前途奋斗了一生。
 
  丁惟汾,自幼随父丁以此读书,深受父亲反清思想的影响。小时,家中菜园子就贴有“闲时铲平专制草”的门对。1904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留日官费生。在日留学期间,结识了流亡日本的孙中山先生,参加了同盟会。入会宣誓时,丁惟汾咬指写下血书,成了同盟会的骨干人物。回国后,在山东政法学堂任教师、校长,同时秘密发展会员,建立基层组织。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组织各界人士和革命党人积极响应,促使山东巡抚孙宝琦宣布独立,后又去烟台发动起义,声援武昌。第二年同盟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丁惟汾任山东党部理事,负责全省党务。
 
        1919年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为中国国民党,任丁惟汾为山东支部长。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丁惟汾被孙中山指定负责审查新党纲,并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执行委员。同时被选为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的还有共产党人谭平山、李大钊、瞿秋白、林伯渠、毛泽东等。这期间,他与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王尽美等共产党人进行了多方面合作,策动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他长期负责国民党北方执行部工作,在北方革命党人中威信极高,曾和廖仲恺先生一起被誉为孙中山的左膀右臂。蒋介石当权后,他的实力渐弱,虽有国民党中央常委、秘书长、国府委员、监察院副院长等职,但已没有实权,仅是国民党元老而已。
 
  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在周恩来、吴玉章陪同下专门到重庆“林园”看望过他。新中国成立前夕,他无奈去了台湾,临走前对身边的侄媳于培真说:“我若不是身体不好,现在我应该向北去,而不是向南。”
 
  丁惟汾的侄子丁基实,早年丧父,十三岁便跟随叔父去青岛、天津读书,深受丁惟汾以及表哥薄子明、大哥丁履仝等革命志士的影响。考入同济大学后,便参加了革命活动。当年上海的几所著名大学联合成立国民党区党部时,时任组织秘书的毛泽东推荐丁基实为区党部执行委员。1925年任国民党山东党部秘书(书记),这一年,他加入了共产党,并与邓恩铭等一起代表共产党参加了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丁基实当选为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第二年与夫人于培真一起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而后去满洲省委任组织部长,同刘少奇(省委书记)、赵尚志、饶漱石等一起工作。1930年,在李立三路线影响下,省党团全体人员均出席张学良主持的一个追悼大会,会上高呼口号,暴露了目标,与会人员几乎被一网打尽。在狱中受尽了严刑拷打,被内定枪毙。当时党中央积极营救,通过丁惟汾多方活动,才免于一死,“九一八”事变之后,他与饶漱石、赵尚志等七人一同获释。
 
  出狱后,丁基实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不得已去了德国留学。抗战胜利后,回国担任山东省建设厅厅长。济南解放前夕,他又回到了革命队伍,随军南下,接管上海,担任上海公用局顾问,并带去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有茅以升、黄万里、周有新等。
 
  全国解放以后,从1955年至1979年,他一直处于冤假错案的牵连之中,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他蒙受的一切冤案得到彻底平反。
 
  同宗叔侄,情同父子,志同道异,终老两地。
 
一脉相传科学求索
 
  丁氏家族中,最值得称道的还是在科学、教育、文化领域的显赫成就。重教育的传统代代相传,爱学习的风气世世沿袭,讲科学的态度一脉相承。
 
  在中国航天博物馆的大厅里,赫然挂着一位清代老人的画像,这就是中国最早的火箭专家——丁守存。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洋人的坚船利炮打了进来。时任户部主事、军机处章京等职的丁守存看到了清朝武器的落后,着手研究国外的先进技术。当时的步枪都是用火绳引燃,遇到刮风下雨或夜间,就点不着了。他发现洋人的快枪是用撞针击发弹壳,但这个弹壳底部的火药配方搞不到。他便自己动手实验。经过反复试验,最后用白银溶化于镪水,再将白色粉末阴干,一击便着,终于研制出了可以击发的子弹。他还发明了一种“跳雷”。将地雷装入木箱,木箱内填有火药。敌人触发木箱内的火药后,将箱中的地雷炸入空中,再在空中爆炸,杀伤力极大。他还与丁拱辰一起研制成了由金属火箭筒构成的大型火箭,射程达到660米,几近欧洲水平。“后底五孔出火焚烧(五个喷管),一刻之间,烟雾迷空。其功力与火炮并烈。”
 
  国内权威著作曾选出了中国古代一百名科学家,第七十九位就是“长技自强,救国安民,清代火器专家丁守存”。
 
  丁守存在动手研制火器的反复实验中,曾被火药烧伤过,也曾被朝廷禁止过,但他从未停止过自己的实验和研究。
 
  这种实验态度和探索精神,延续到现代,在丁肇中身上闪现出了更加耀眼的光辉。
 
  1976年12月10日,斯德哥尔摩诺贝尔颁奖大厅里,一个中国的声音从这里传遍世界。这是丁肇中在用汉语发表获奖演讲:“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们强调实验工作的重要性。中国有句古话: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落后的思想,对发展中国家的青年有很大害处。由于这种思想,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学生都倾向于理论研究,而轻视实验工作。事实上,自然科学理论离不开实验的基础,特别是物理学,更是从实验中产生的。我希望由于我这次得奖,能够唤起发展中国家学生的兴趣,而注重实验工作的重要性。
 
  丁肇中从四十岁获诺贝尔奖至今,已过去了三十多年,依然精力充沛地在科技前沿探索。现在他正领导着他的团队日夜工作在日内瓦的地下实验室里,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强子对撞机探寻着宇宙大爆炸的奥秘、暗物质究竟何在、现有科学理论和假说是否成立……
 
  丁氏家族在教育界也不乏人才。
 
     丁履德:中国著名的内燃机专家。留意、美回国后,就教于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解放后任山东工学院院长、山东省政协副主席。他精通意大利语、法语、俄语、英语,著有颇丰,培养了大批高级专业人才。
 
  丁观海(丁肇中之父):当代著名教育家,自费留美攻读土木工程弹性力学,回国后在河南焦作工学院、山东大学、重庆大学、台南大学、台湾大学任教。其夫人王隽英是留美攻读教育心理学的教育专家。
 
  还有1905年任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校长的丁惟鲁;1913年任山东高等学堂(今山东大学)校长的丁惟椽……反观丁氏家族的历史,给人们留下了诸多深思与启示:家族的兴旺、个人的成功需要传承哪些基因?当今世界最需何种人才?培养急需人才当有怎样的教育?……
 
  这,不正是我们面临的一道道试题吗?
 
  在日照市,说起家族文化,莫不知五大家族。这五大家族之首,就是丁氏家族。几百年来,丁氏家族人丁兴旺,才俊辈出,中国最早的火箭专家——丁守存、早期革命党人丁惟汾、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均出自该家族。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