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程氏辛卯年清明新安篁敦祭祖系列活动侧记

2013年07月26日 | 阅读:3886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寻根问祖一脉相承程朱阙里故土情深

世界程氏辛卯年清明新安篁敦祭祖系列活动侧记

阳春三月,惠风和畅。被奉为徽文化发源地的市郊古村篁敦,近日梳洗打扮一新,迎来一支声势浩大的特殊队伍来自全国18个省市和港澳地区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的程氏宗亲寻根祭祖团。这个小村庄首次涌入达560人之众的庞大团队,标志着近年来海内外兴起的寻根之旅在我市掀开了神秘的面纱,正式浩荡起航。

这次我市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祭祖寻根活动,由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主办、黄山市程朱理学研究会程氏文化委员会承办、安徽省程氏宗亲联谊会协办。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是香港特区政府批准设立的国际民间组织,致力于凝聚程氏后裔的智慧和力量,为继承传统文化、振兴中华做出贡献。因考虑到全球近1100万程氏后裔大部分与新安程氏有一定渊源关系,经商请当地政府同意后举办这场祭祖民俗与文化交流研讨活动。

410日上午,十余辆旅游大巴组成的团队从徽州剧院广场出发,在警车护航下很快顺利抵达省道边的篁敦村口,身披金黄绶带,并有徽州传统仪仗开路的队伍引得沿途许多路人好奇地驻足观看。从村头水口步行到程氏统宗祠旧址,乡村小道上彩旗猎猎,锣鼓喧天,标语横幅挂满墙壁,村民们夹道欢迎。环境氛围的布置和群众的热情冲淡了第一次走进篁敦的黯然失落感这个徽州文明的发祥地、孕育程朱理学的宗族圣地遭受了毁灭性破坏,众多名胜古迹迄今无一完整恢复。程朱阙里的历史地位向所有前来寻根和观摩徽文化的人士发出了深深的呼唤。

由于新安程氏统宗祠场地较小,祭祀程序只能分几批进行。仪程简朴而庄严。鞭炮齐鸣,鼓乐合奏。面朝祖先画像率先净手上香的是一位极不平凡的长者-世界华人协会会长、世界篮球联盟终身名誉主席、亚洲篮球联盟主席、香港财富集团董事局主席程万琦先生。作为走遍200多个国家、享誉全球的社会活动家,程老2008年曾应邀光临黄山出席徽商大会,如今则以新安程氏63世孙身份专程前来祭祖,并理所当然地作为主祭官代表全世界程氏后裔宣读祭文。紧随其后上香的是新安程氏64世孙、中国著名金融家、企业家、慈善家、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会长程道兴先生。接着,各地宗亲代表团集体祭祖礼毕。大家饶有兴致地参观了“世忠祠”模型、篁敦文物散件、程朱阙里陈列馆、新安三夫子庙(筹),围绕宗族扩散脉络、篁敦文化遗址、徽文化积淀与影响等进行了初步交流。直到工作人员多次催促上车回城用餐,众人才依依不舍离去。

当日下午,寻根团先后来到分别坐落篁墩村的忠壮公古墓和和歙县郑村镇冷水铺的元谭公古墓继续祭祀。忠壮公即新安程氏显祖程灵洗(514-568年),是保家卫国的骁将,生前战功卓著,事迹被载入南朝正史。去世后,乡人纷纷结社,或露天筑坛,或建祠构庙,祭奠心目中的保护神。元朝泰定四年加封忠壮公至“忠烈王”,明朝洪武三年钦降世忠庙祝文,徽州府知府春、秋致祭。他生二十二子、九十三孙,其后裔从新安走向四海。元谭公(245-325年)为新安程姓始祖,东晋持节新安太守,爱民如子,推行仁政,深得皇帝信任,赐第篁敦,自此安家繁衍子孙。南宋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朝廷下诏追封程元谭为“忠祐”公。卒于任上,葬于驿道旁,朝廷准予墓前立一对高大石人,故当地百姓称为双石人墓,系新安郡四大古墓之一,历代屡受修复保护,但时至今日面临被湮没地下的危险。多年来,新安程氏南北两宗的后裔都曾为修复共同始祖的墓葬奔走呼号。

无论是在得到初步修复的显祖古墓揭碑仪式上,还是在一片农田中的始祖古墓遗址前,后裔们对地下祖先的祭拜都十分认真。一身深黑色唐装的程万琦先生,不顾道路崎岖,坚持不要晚辈搀扶,表情肃穆、一丝不苟地完成跪拜磕头大礼。听罢当地学者对古墓遗址的描述,主持人“世程联”常务副会长程桂芳先生则触景生情,一时梗咽语塞,几乎落下眼泪。顿时,在场很多宗亲都自责愧对祖先,并表示一定齐心协力保护和修复古墓,不能让我们的后代只能从资料中寻根问祖。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程长庚世孙程瑞琴等女士更是情绪激动。万琦、道兴等名流即兴表态,愿为修复祖墓、宗祠等出钱出力。文化认同和对精神家园的强烈追求感染了陪同的地方政府领导和围观群众。他们也表示理解和支持古墓等文物古迹修复和开发利用工作,为发展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服务。

从两座古墓地回到酒店,穿插进行的捐资修建篁敦程氏文化遗存工作进入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宗亲们仅个人现金捐献就接近15万元。还有一些企业家期待着到次日举行的程氏文化遗存保护项目座谈会上达成捐助或合作意向。有代表反映说,这次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相信下次会准备得更充分,活动会更加富有实效。

针对今年时兴但尚有争议的大型祭祖活动,有识人士指出:慎宗追远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延续传承。五千年以来,炎黄子孙始终守望“同根、同祖、同源”的精神家园,坚守“和平、和睦、和谐”的精神理念,秉承“同心、同向、同行”的精神追求,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民族团结和振兴的壮丽乐章。从炎黄帝祭奠盛典,到源远流长的祭孔,再到民间从未绝迹的各种祭祖活动,无不体现了个人、种族、民族之“根系”的顽强。只要把“根”的意识引导好利用好,趋利避害,古为今用,就能化腐朽为神奇,找到文化与经济结合点,做成品牌做出效益,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