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泾县桃花潭

2013年04月08日 | 阅读:608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自从知道了李白的《赠汪伦》这首诗以后,桃花潭的名字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特别是十几年前为教孩子读古诗,买了一盒古诗词朗读磁带,把孙道临浑厚的语音听了一遍又一遍,于是“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就常常在我的耳边萦绕,要探寻桃花潭的愿望也一直在蕴藏我的心里。以前也曾路过泾县,但由于时间紧没有成行。8月2日我再次因公务到泾县,并且将有一天的闲暇时间,于是决定第二天前往桃花潭,欣赏那里的明山秀水,感受一下千古留名的人文景观。

   晴热高温的天气持续了多日。这天天公作美,空中云彩增多,天不是那么热了。我们为节约经费,在泾县县城乘上去桃花潭的公交车。40公里的路程,去时走老路票价9元,回程走新路票价10元。从旅游的需要看,走不同的道路,或见清悠悠的河向东流去,或看绿满山川里错落的民居,从不同角度浏览沿途的山山水水,正好能满足我的好奇心。

   据说当年汪伦邀请李白去桃花潭,说那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其实说的是距此地十里的地方有桃花渡,渡口有姓万的开了一家酒店。我在去桃花潭之前,以为桃花潭也像我们这儿的水潭一样具有相对独立性。到了那里才知道,  桃花潭其实是青弋江上的一河段,河上的渡口就是桃花渡。这个季节当然没有桃花,万家酒店的遗址仅存一副石制门框(导游是这么说的,不知是不是真的历史遗存)。恰遇头天下午一场暴雨过后,已经过去的山洪使潭水看上去不是那么清澈。潭的东岸是浅滩,船工可以用竹篙方便地撑船。潭的西部很深,靠近李白和汪伦诗酒唱和的垒玉墩(据宛陵郡志记载,垒玉墩、彩虹冈俱在县西桃花潭上,唐李白与万巨汪伦咏游处)时,竹篙都打不过料。所以我想,李白感激汪伦的深厚情谊,比拟夸张的手法的确用得恰到好处。

  如果只是为了欣赏自然风光,那么在这一天来桃花潭显然不是好时机。让我有些意外的是,这里更让我感兴趣的倒是历史遗存下来的皖南民居。

  汽车走近桃花潭的时候,文昌阁就显露在我们前方。等在旅游服务部办完手续,导游就给我们介绍起这里的传统建筑。她是一位活泼大方的小姑娘,家就住在踏歌古岸上的那条铺着鹅卵石的小街上。她带着我们,首先来到中华第一祠——翟姓祠堂。据说这是古建筑大师罗哲文先生命名的。祠堂离文昌阁大约有三百米远,坐落在一片桑林之中,规模的确不小,里面经过修复已大致恢复了当年的建筑原貌。纵深宽敞,堂阁互通;雕梁画栋,气势雄伟。

  出祠堂往西,途中古建筑比比皆是。有的修葺一新,也有的断壁残垣。屋前是石板小路,屋旁都是桑林,稻田和菜园。一些大户人家,门面都是八字形,门楣上镶有青石板。出了名人的就在其上题词,没有出名人的也预留在那儿,以备及时之需。小户的房屋不开八字门,但门向也是很讲究的,宁可开在侧面,也要朝向合乎主人所心愿。

  古建筑比较集中的地方是在桃花潭两岸。乘船过桃花潭上西岸,拾而上便是万村。这里都为村民居住之地,少有新式建筑。居民家中十分宽敞,虽然盛夏时节室内都很凉爽。走进他们的家里,与村民交谈,他们会热情地回答我们各式各样的问题。“万家酒店”就在渡口到村里的必经之路上,游人只能从景点介绍上想象当年兴盛时的景象。如今虽不见酒旗飘动,那一段有趣的传说也能认人无穷地回味。

  渡口的垒玉墩上建有一座怀仙阁,是后人专为纪念诗仙兼酒仙李白而建成的。阁子不大,分上下两层,可登临远眺,于窗前怀想先人在此的情景。李白曾出入于皇宫大院,在这样局促的地方也能开怀畅饮,吟咏山水,足见仙人之风山高水长。

  桃花潭东就是名闻千古的踏歌古岸。河岸开阔,或沙石盖地,或芳草萋萋。看情形都是随其自然,千年来没有多大变化。想必当年汪伦送别李白的仪式就是在这里进行的。登岸上门楼,可观现代书法家留下的墨笔,书写的都是李白徜徉桃花潭时留下的十二首诗歌。除著名的《赠汪伦》外,有一首记叙当年买酒窘境的诗特别有意思(本以为网能查到,所以当时没有记下来)。楼下是一条鹅卵石铺就的道路一直向东延伸开去。路两旁的店铺、民居基本保持了传统建筑风貌。店里出售的物品以文物为主。不过听知情人说,这些所谓的文物有不少是赝品。我倒是在这里长了不少见识:可以亲手触摸一下没有见过传统物件,比如镂雕架子床、镇宅宝剑、石琴、大烟枪等等。有些赝品其实还是不错的,比如一幅临摩出来的《清明上河图》,开价只有三百元。我们一路浏览街道上的民居,一路观赏店铺中的物品,直到时近十二点才踏上回程的班车。

  桃花潭之行虽只有半天时间,但对这一路风光景物,对李白和汪伦之间的交往,对这里人们的纯朴民风,将会让我久久地回忆。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