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兴旺 农家增收致富——专访宰长有的食用菌产业项目

2013年06月29日 | 阅读:683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陵川县地处太行山最南端,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有12个乡镇378个行政村25万人口,80%以上的面积是山区,80%以上的人口是农民,是山西省贫困县之一,也是晋城市最贫困的县。一是贫困面大,到2010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3000元以下的村有118个,贫困人口6.05万人;二是贫困程度深,贫困村大多地处深山,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欠账多,生产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三是产业基础弱,这些村大都以传统种养业为主,产业层次低,经济效益差,资源开发不够,仅能解决温饱问题。近年来,陵川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初步形成了草食畜牧业、道地中药材、优质小杂粮、干果经济林等特色产业基地和以特色农业观光、农产品采摘、农家乐接待为主的特色产业体系,使农民在农业功能拓展中大幅增加收入。

     2011年5月上旬,我们来到山西省陵川县夺火乡琵琶河村, 走近了才看到,琵琶河村是嵌在半山腰间的一个村庄。记者驶车从陵川县城出发,沿着在山岭沟壑中开出的“村村通”水泥路,穿行36公里,用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了夺火乡琵琶河村。这个村由八个自然村组成,最小的一两户,最大的二十多户,分布在周边十几里的山窝沟壕里,共有124户464口人,600余亩耕地。

    记者刚到村里,就看到了一番热火朝天搞项目建设的场景。在一处山坡边的圪台上,有40多位村民正紧张有序地操作着,他们在搞一项食用菌种植项目,在塑料大棚内栽培黑木耳和香菇。只见有的将废杂木料磨成木屑,有的制做菌棒,有的整修大棚,忙的不亦乐乎。村支书景志平介绍说,这个项目是今年启动的省级片区扶贫开发项目,全村有60户贫困户每户建一栋大棚栽培黑木耳,其他一般户每户建一栋小棚栽培香菇,建50个小棚,大棚占地一亩,小棚占地半亩,还有13万根椴木栽培食用菌,差不多家家户户都有产业开发项目。每栋大棚由各级财政补助1.5万元,每根椴木栽培补助1元。大棚的建设成本每栋约为3万元,其中棚架的费用由财政补助,其余的占地、原料、修路、修蓄水池由村民投工,村民建一栋大棚自筹几千元现金就差不多了。他报了这样一笔账:村里今年大棚和椴木栽培的总投资达264.3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扶贫资金151万元,市、县配套资金8.7万元,县里各相关部门整合资金25万元,村民自筹资金79.6万元,去除人工费用,实际投入40余万元,户均几千元。

    那么,一栋食用菌大棚的收益又如何呢?村民宰长有算了一笔账:一栋大棚可栽培8000个菌棒,一个菌棒的原料成本为1.8元,主要是砍柴和管理务工费,以及棉籽壳、玉米芯、农作物秸秆等原料费,共需投入15000元。而一个菌棒一年能生产1.5两木耳,一个大棚就是1200斤,去年的市场收购价是每斤50元至60元,每个大棚的毛收入能达到六七万元,今年的市场价还要看涨。这比我过去外出打工的收入要高好几倍,以前全家三口人一年收入1万元左右。一栋大棚能使用七八年,就是说我家今后每年都能稳定地有这么多收入。宰长有在讲述中欣喜的心情溢于言表。

    目前,夺火乡已有14个村搞起了食用菌产业。全乡在今年共投入976.5万元,新建食用菌大棚230栋、椴木栽培220万根,在5月份全面投产。预计今年将生产23万斤黑木耳,销售收入1200万元,仅此一项,全乡人均增收可达2300元。乡党委书记刘文香信心十足地说:“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全市乃至全省黑木耳第一乡。”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