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通谱网欢迎您!
繁体版 登录 注册

虞允文

2013年04月08日 | 阅读:243

虞允文(1110—1174),汉族,南宋隆州仁寿(今属四川眉山市仁寿县)人,字彬父,一作彬甫。绍兴进士。绍兴三十年(1160)使金,见其大举运粮造船,归请加强防御。次年,以参谋军事犒师采石(今安徽当涂境内),适主将罢职,三军无主,而金完颜亮正拟渡江,遂毅然督战,大破金军。三十二年,任川陕宣谕使,与吴璘共谋进取,收复陕西数处州郡。乾道五年(1169),为相,任用胡铨、王十朋。八年,再任四川宣抚使,淳熙元年卒,年六十五,赐谥忠肃

个人简介

  虞允文原籍四川仁寿,宋亡后为避战乱,迁居崇仁二都(今江西省崇仁县石庄乡)。南宋大臣,抗金名将。虞允文事见《诚斋集》卷一二○《虞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八三有传。

  虞允文身材雄伟,身高六尺四寸(近两米),史称其“慷慨磊落有大志,而言动有则度,人望而知为任重之器”。早年以文学入仕,到了中晚年,抓住机会,在宋金风云中,大展才华,终成一代名相,千古流芳。

  父虞祺,北宋末政和年间进士,仕至潼川府路转运判官。虞允文幼时聪明,七岁即能提笔作文。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历任通判、知州等四川地方官。绍兴二十八年,改任秘书丞,开始到朝廷任职。不久兼任国史院编修官,历吏部员外郎、兼右司员外郎。绍兴三十年(1160),以守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借工部尚书衔任贺金正旦使,回朝后任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绍兴三十一年(1161),时任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金海陵王完颜亮统率金军主力越过淮河,进迫长江,两淮前线宋军溃败,金军如入无人之境。虞允文被派往采石(今属安徽马鞍山市)犒师,正值金海陵王大军谋由采石渡江。虞允文见形势危急,毅然把散处沿江无所统辖的军队迅速组织起来,挫败金军渡江南侵的计划,赢得了采石大捷。金海陵王移兵扬州,虞允文又赶赴镇江府(今江苏镇江)阻截。金军北撤,虞允文在南宋朝野上下获得极高声誉。“采石之战”是南宋唯一的一次击败金军渡江的战役,在宋金战争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次年,虞允文任川陕宣谕使,与吴璘共谋进取,收复陕西州郡数处。

  乾道三年(1167),召为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四川名将吴璘死,虞允文接替他出任四川宣抚使兼知枢密院事,积极整顿正规军和民兵,减缩军费开支。五年拜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八年秋,再度赴四川综理军政事务,后因病于淳熙元年(1174)二月辞世,享年65岁。其墓在四川仁寿县于丞乡。

  淳熙四年(1177),宋孝宗诏赠虞允文太傅,谥“忠肃”。而宋孝宗在虞允文死去后便失去了收复中原的斗心,从此不再打算收复中原。但虞允文的报国事迹仍广为人传颂,名留青史。

  毛泽东亦曾在《续通鉴纪事本末》批道“伟哉虞公,千古一人”,虞公即虞允文。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

热门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