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轶事:荀慧生和尚小云亲如手足
荀慧生、尚小云两位京剧大师诞辰105周年时,我想起2003年6月来北京登门采访已是耄耋之年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吴素秋的情况了。
由于一些京剧史料书籍都是认定:吴素秋是京剧大师尚小云和荀慧生的弟子。这实际上是以谬传谬!因为我清楚记得前些年与吴素秋面谈时,她表示只是拜师尚小云,而荀慧生是她的义父。于是,这次我又专门提及此事。为此,至今依然是思维相当敏捷,说起话来快言快语的吴素秋,就把她所熟悉的有关尚小云和荀慧生的情况,向我和盘托出。
吴素秋告诉我:这两位大师都是农历已亥年十二月出生,按公元就是1900年1月。无独有偶的是他俩的生日只隔一天,荀慧生是初五,尚小云是初七。理应是尚称荀为兄。可是,为什么荀慧生总是叫尚小云“大哥”呢?原来是他俩一直是感情深厚,在一起时是玩笑不断。大概是尚小云长得高大一些,阳刚之气特足之故,他总是让荀慧生叫他“大哥”。而荀则觉得:“既然他喜欢攀大辈儿,我在家里又本来是行二,那我就叫他大哥吧!”其实细说起来,荀慧生和尚小云还真是“发小”。少年时,他俩都在北京的“正乐班”学戏,与赵桐珊并称为“正乐三杰”。不过,荀学的是梆子,尚是学京剧。1914年,当时北京的《国华日报》评出尚小云为“第一童伶”,而荀慧生因其师庞启发私自将他的学徒期延长,还在学梆子并为老师演戏赚钱,所以荀就比尚成名略晚。后来,幸亏是尚小云冒着风险帮荀慧生深夜翻墙逃出了虎口。“武生泰斗”杨小楼于1919年率谭小培(谭富英之父)、尚小云,还有那时艺名“白牡丹”的荀慧生赴上海演出。而上海方面由于不熟悉初出茅庐的白牡丹,就规定他的包银就比谭、尚二人低。杨小楼高瞻远瞩地认为,只要白牡丹在上海一亮相,那就由不得他们了。而尚小云又特意为荀慧生甘当绿叶配戏,水涨船高地使白牡丹的声名大震,演出格外受到上海观众的热烈欢迎。就这样,荀慧生在上海被各戏院热情挽留,一气演了六年。由此可见,尚小云和荀慧生确实是亲如手足。
1936年,14周岁的吴素秋在北京拜尚小云为师。被称为“四大名妈”之一的吴素秋的母亲,后又感到女儿的条件更适合唱花旦,便主动请荀慧生收吴素秋为徒。荀慧生表示:“既然拜了尚先生,再拜我就不合适了。”就提出收下吴素秋为义女。并说:“素秋要想学我的戏,我就教。我一定尽心教你!”
吴素秋还对我说:尚小云、荀慧生这两位亲如手足的京剧大师都是德艺双馨。抗战时期,大家的生活都非常困难。那时,凡有同行有难,就可到尚小云家领到五元钱,因此尚小云有个美名叫“尚五元”。1959年,尚小云在陕西工作时,还主动无私捐出自己多年收藏的100多件珍贵文物和字画。荀慧生为了支援抗战,多次通过义演捐献飞机,以打击日本侵略者。1959年,他又再次义演筹集资金,捐献飞机给正在朝鲜战场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而他却没有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