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唐姓72232人 资助协会资助大学生近10万

2013年07月23日 | 阅读:1880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在2006年新发布的百家姓排名中,位列第25位。

唐也是我市一个古老的姓氏,明朝初年,株洲唐氏始祖唐庸葊(ān),从江西迁来,在此生根发芽。642年过去了,如今株洲唐氏主要分布在荷塘区、云龙新区的百万坡、老湾、东塘湾、新屋里等地。

据市公安局提供的数据,唐姓在株洲共有72232人。

唐氏始祖

明朝时移民来株

元末,朱元璋、陈友谅争霸天下,大战鄱阳湖,结果陈友谅“中流矢而亡”。在平定天下的追剿中,朱元璋发现湖南人支持陈友谅十万八千担粮饷的册子,记恨在心。于是,下令加倍征收湘人粮饷。湖南人不堪重负,反抗朱元璋,激起朱元璋血洗湖南。

朱元璋登上皇位后,组织规模宏大的由东向西的人口大迁移。株洲唐氏始祖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迁移到株洲的。

公元1370年,江西省南昌府丰城县七里州螺头塘的唐庸葊,携带妻子和不满10岁的儿子来到唐家埠住下,并沿着河流,插草为标,直到牛皮坝,把周边十多平方公里的地盘圈为己有。

唐庸葊在此定居后,靠着勤劳的双手,开垦荒地,种植水稻,把一片荒无人烟的地方,变成了一块富饶的家园。唐庸葊便是株洲唐氏的始祖。定居后不久,唐庸葊就定下二十个字的字辈派语:“泽世胜希文,添万汉宪启,知国正天心,顺见时昌以”。唐庸葊的派名名字叫做“唐泽中”。

在以后的400多年里,唐庸葊的子孙在此繁衍生息,到三修族谱时,始祖唐庸葊定下来的派语竟然不够用了,于是族人又新订了二十字个字辈派语: “积庆超南楚,传家绍豫章,鸿开经济学,骏显祖先光。”

家族祠堂

修建的两座,如今都不复存在

在株洲,唐氏先后建造过两座祠堂。一座是大屋塅的唐氏家祠,另外一座是龙头铺的唐氏宗祠。

唐氏家祠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86年。株洲唐氏家族年龄最大的老人、今年91岁的唐干兹回忆,唐氏家祠是三进式祠堂,第三进居高深处,主要陈列着唐氏始祖、各世祖宗和家族贤达们的牌位。祠堂门口有两棵参天松柏,两棵松柏还用泥土围绕着。

清朝末年,西洋文化传入中国,新学堂陆续在全国各地兴办。唐氏二十代子孙唐振钦,在大屋塅的“唐氏家祠”办起了中德小学。费用由他支付,免费培养唐氏子孙。当时,上学已经不是男孩子的特权。在中德小学,唐氏子孙,不论男女,不论年级,孩子上学的书籍课本,甚至学生用的石板石笔,都是由唐振欣包揽。

民国政府大力提倡家族传统文化,鼓励各个姓氏修族谱,建祠堂。唐姓家族在政府的响应下,于1929年在龙头铺修建了唐氏宗祠。唐干兹老人回忆,当年的祠堂也修建得相当气派,每年到清明节,族长都要组织唐氏家族的人到祠堂祭祖。

“文革”期间,唐氏宗祠改做他用,后来变成了一个打米厂。再后来,打米的行当越来越没落,宗祠也渐渐被荒废。到上世纪70年代,宗祠最终留在了历史的隧道中,成了老人的记忆。

修谱故事

6年前完成七修,如今准备八修

2004年,73岁的唐怀道、75岁的唐法宇和73岁的唐丽沙朋友聚会,聊到了修谱的事儿。“一个衡阳籍的退休干部,花了1000元从老家买了新修的族谱。”“攸县、醴陵好多家族开始修族谱,邵阳的也有修的。”“我们能不能修谱?”

之后三位老人修族谱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他们把想法告诉唐氏的年轻人。

修谱的想法得到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唐建强、荷塘区明照乡三搭桥村村长唐思勋和南车集团党支部副书记唐堤树等唐姓人的支持。

2005123日,唐氏部分族人在三搭桥村召开了第一次修谱大会。

唐氏族谱续修领导小组分成了几片,开始挨家挨户登记造册工作。为了修谱,唐利沙还特意跑到湖南省图书馆、长沙市档案馆找资料,但均未找到。不过,湖南省家谱收藏中心主任寻霖说:“如果没有找到老谱,可以从实际出发,续修谱。衡阳有个家族就是这么做的。”

经过8个月的努力,唐氏族谱修订委员会终于把8本装的七修族谱完成。

现在六年过去了,很多唐姓人找到了族谱,发现自己的祖辈竟然没在族谱中,表达了想重修族谱的愿望。今年清明节祭祖,唐氏族人将商讨八修族谱的事宜。

唐氏有了族长也有了唐氏资助协会。2006年族谱修订完成后,唐氏族人把株洲始祖泽中公的墓地找到了,并且修缮一新。以后每年清明节,唐氏族人都会去祖墓前拜祭泽中公。

以前彼此不相识的唐姓人士,通过族谱也慢慢加强了联系,甚至入谱的每一位唐氏族人还根据字辈派语,娶了一个家族名。见面时,大家均以家族名相称呼。

2006年,唐氏推选了第一届唐氏族长唐利沙。如今,唐堤树为家族第二任族长。唐氏还成立了唐氏资助协会,资金由唐氏家族中经济比较优越的人士提供,专门用来资助唐氏家族患重病的,或者品学兼优的大学生,甚至还包括资助家族优秀文化名人出版著作。

三搭桥村村长唐思勋说:“资助协会成立以来,已经资助了7名大学生,资金近10万元。今年我们计划资助家族文人‘擦鞋作家’唐治军出版散文集。”

从族谱中我能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唐韦,29岁,花果山社区居民提起唐氏、提起族谱,唐韦很激动,“我家有族谱,祖先也是从江西迁过来的。”当记者询问是否是云龙示范区的龙头铺附近的唐氏时,唐韦表示自己是醴陵的,和龙头铺的唐氏不是一宗。唐韦说,几年前老家来人找父亲收集资料,也希望得到父亲的支持,当时听说修谱还费了一番力气。如今,这本族谱被唐韦的父亲精心收藏着,唐韦有时间也会翻出来看一看,“从族谱中,我能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