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家训三百言 传千古大儒风

2016年10月21日 | 阅读:361次 | 来源:成都日报 | 关键词: 朱熹 家训

70512496530912681.jpg

朱子公词

龙泉十陵青龙湖畔,林木葱茏,湖水凝碧,天光云影徘徊之间,偶有掠过湖面的水鸟,为景致添了一分生动。离湖不到百米处,熹公宗祠在湖光山色间,显得格外古老而宁静。

不久之前,在朱熹第三十三世孙朱世荣的带领下,笔者第一次来到青龙湖景区深处,造访盛名在外的朱熹宗祠。宗祠保留着青砖红椽灰瓦的古朴,也印刻着历史的斑驳痕迹,相较于祠宇历经的300多年历史,其闻名仅在近年,可谓久藏山野。随着宗祠渐为人知,它的面貌也被更加完整地勾勒,这里不仅是全国唯一以朱熹命名的朱氏宗祠,2306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也是全国朱氏宗祠之最。祠宇的建造最早可追溯到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清代初期,在“湖广填四川”的大潮中,入川的朱熹后裔选中此处建祠堂、书院,并随家族繁衍兴盛而逐步发展,如今,十陵的朱熹后裔已有数千人。

从大儒朱熹到朱氏后裔,从福建五夫朱子故居到成都十陵朱熹宗祠,跨越千年和万里,一条比血脉更为明晰的线索,串联起万千族人——传承千年的朱子家风里,有治家良策,更有深刻的人生智慧。朱熹治学为一代大儒宗师,治家同样严谨有方,他把儒学精华和自身的教育思想融入到家规家训中,对后裔影响深远。“继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朱熹宗祠里的碑刻、匾额、楹联上,这样的文字多有所在,既昭示宗功祖德,又深具教育意义,处处彰显大儒宗风。

317字的《朱子家训》,更是朱氏世代传承的精神至宝。“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家训以简朴而流畅的语言,阐明了修身立德治家之道,每一个朱子后裔都要从小学习,成为中国家族文化教育的典范。朱熹宗祠管委会主任朱文国感叹,300多字的家训,每一个文字都是有用的,把为人立世的方方面面都说到了,直到今天仍不过时。

近年来,每年的春秋两季,朱子后裔都会举行传统祭祖活动,春为清明前的春分,秋在九月十五朱熹诞辰日。这两天,是朱熹宗祠一年中的盛典时刻。祭祀是敬祖先、祈太平,更是意义深远的家族教育。它不仅是仪式上的重现和接续,更是精神上的传承。每到朱熹宗祠,朱子后裔们既瞻仰缅怀祖先功德与思想,更要重温《文公家训》。除了恢复传统祭祖活动外,朱子后裔还通过举办朱子文化节、参与编纂朱子儒学思想和家规家训书籍、开展重走朱子之路活动等方式,传承和弘扬朱子文化,让朱熹思想的精华持续绽放光彩,让朱子家风教育惠泽更多家庭。

“读书起家之本,循礼保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家训为后人修身处世、治家教子提供了重要借鉴。传承好文公家风,用好的家风带动好的社会风气,引导更多人为社会作出贡献,也是我们作为文公后人的应尽之责。”朱世荣说。

(素材来源于网络,此内容非本网站观点)


作者: 彭体 责任编辑: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