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增(1587--1646年)明代纳西族作家,字长卿,号华岳,又号生白,纳西名阿宅阿寺。十岁时父亲突然病死,木家的统治出现了危机。年幼的木增表现令人惊讶,他在母亲罗罗氏的支持下,召集宗族会议,严正宣布:“虽然连遭丧故,但朝廷法度,祖宗陈规俱在,谁敢有不利于我而想败坏法规,决不饶恕!”镇住了图谋不规之徒。十一岁时(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袭父职,为第十九代土司。
木增与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为文字交,友情甚笃。他的四子曾拜徐为师。徐霞客还曾为木增的《山中逸趣集》作序,评价其诗:“拈题命韵,高旷孤闲,烟霞之色,扑入眉宇,读之犹冷嚼梅花雪瓣也。”
木增自幼随军出征,有出众的政治军事天才,任职后南往北战,守土安民,平定叛乱,抵御外敌,胜绩累累。当时,明朝的统治已走向末路,内忧外患。忠于明朝皇帝的木增,多次贡献银晌给明朝廷,以急朝廷的战事之需。他还上书给皇帝,建议皇帝敬天,遵守先祖法变;爱身修德,去声色;爱民减役薄税;用贤能;广开言路;详察亲访,辨别好坏;守信用,赏罚分明;平定辽东边患;重视孔子之学等等。公元1620年,明皇帝赐给他“忠义”,这就是现在木府门前的忠义牌坊的由来。
这位木土司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少年时就能呤诗作赋。他在纳西族地区大力倡导学习汉文化,在木府内建了“万卷楼”,广泛收集百害经典。木增本人的汉文化造诣很深。他的传世作品有一千多首诗,三十多首词,二十多篇辞赋,留有《云迈淡墨》、《云迈集》、《空翠居》、《啸月函》、《山中逸趣》、《光碧楼诗抄》等文集。《云迈淡墨》曾收入清朝《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存目。他的文集都得到当时的文化名人如董其昌、周延儒、张邦纪、担当、章吉甫等的指点、校订和作序。
木增心胸开阔,对外来的文化兼收并蓄,先后皈依道、佛诸教。与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红帽系的活六世活佛关系甚密。他在纳藏文化史上的最大功绩,是1614年亲自主持开始刊印藏文佛经大典《甘珠尔》。这部108卷包括一千多篇文献的经典历时9年才得以完成,史称丽江版《甘珠尔》。现在拉萨大昭寺内还珍藏着当年木增赠送的的《甘珠尔》朱印版108卷,每一卷都用绸缎包成一包,每两包装成一木箱,木箱外面用金线缠绕,并用银锁锁好。这部《甘珠尔》是大昭寺的传寺之宝。木增也由此成为滇藏政教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
公元1622年,木增对明王朝已失望,年仅三十六岁就传位于长子,自己退居芝山,过隐居生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