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获得者---麻晶莉
一位现代农业科技的播火者
——记大庆农科院院长兼党委书记麻晶莉
为了农民的利益,她放弃了做微生物学家的理想,选择了她深爱的三江沃土,选择的是风吹日晒和微薄的工薪;还是为了农民的利益,她放弃的是天伦之乐,生活的安逸,选择的是呕心沥血。不为名利所动,不为繁华所诱,不为亲情所牵。她,就是党的十六、十七大代表、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省十佳公仆……现黑龙江省农科院大庆分院院长兼党委书记麻晶莉同志。
一、放弃安逸,选择创业,结缘油城
麻晶莉研究员是我省优秀的农业科技推广专家,二十几年来,在农业推广战线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她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成为深受农民欢迎和信任的农业专家型领导干部,被誉为“农民兄弟的贴心人”。
2005年底调入省黑龙江省农科院大庆分院以来,她以忘我的工作精神带领大庆分院的全体干部和科技人员,用六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人员调聘、学科搭建。项目申报、项目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帮扶工作等全面展开,实现了当年组建、当年科研工作全面铺开。三年来,大庆分院全体员工在麻晶莉院长的带领下,以大庆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实际需求为切入点,初步形成以总部为核心,大庆市现代农业园区、安达封闭育种基地、富锦抗线大豆生态研究中心、黑龙江金谷原种业五位一体共同推进的发展格局。2009年是分院落户大庆、服务大庆的第三年,分院人在大同区建立了特色果蔬研究所,在科研任务繁重的情况下选派20名专家到大庆市各区县担任科技副乡镇长,开展“支农”服务,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为农民做示范。
二、精诚所至,广聚农业英才
事业是由精当的人干成的,麻晶莉以人格魅力凝聚人心。齐齐哈尔蔬菜研究所李德泽研究员被麻晶莉的创业精神和热忱所打动,率领他领导下的课题组共6名科技骨干,集体投奔到大庆农科院。大庆知名育种老专家吴国泰,拥有大量粘玉米资源和品种,麻院长三顾茅庐登门拜访老专家,并邀请他参观试验基地,当他看到农科院职工热火朝天的会战场面,感慨万分地说:“我把全部品种和资源交给你们这样的领导、交给你们这样的单位我放心”;已退休抗线虫大豆育种专家李云辉看到单位的面貌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也主动向麻晶莉表态:“过去单位基础设施薄弱,科研条件差,我们这些老人们没能赶上好时候,别看我现在退休了,但只要单位需要,我随叫随到,为了单位的发展我愿意尽我的绵薄之力。”
三年间,省农科院兄弟院所的玉米、大麻专家来了,留日八年的花卉博士来了,新毕业的天之骄子们来了。在麻晶莉的感召下,大庆农科院共招揽高级农业科技人才18名,形成了专业结构合理、综合科技攻关能力强劲的科研团队。麻晶莉知人善用,使每个人的潜力有充分展示的空间,极大地调动了每一位科技人员和职工的积极性,带出了一支朝气蓬勃、昂扬向上、开拓创新的队伍,为大庆农科院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铁人精神打造大庆速度建设农科院
建院初期,为了保证科研工作顺利开展,她带领全体科技人员,来到了条件简陋的安达基地,住在四面透风,的宿舍里。没有温室,到农民那里去租;没有大棚,到旧物市场买回废旧钢筋自己焊自己建;没有机械,四处求援。麻晶莉身先士卒与职工住集体宿舍、自开伙房。她依然每天坚持在生产第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着单位的每一个职工;2008年是大庆农科院建设最繁忙的一年,国家农业开发项目大庆农科院试验示范基地、家属楼在建设,办公试验大楼在改造,智能温室、大庆红旗泡1800亩试验基地在启动。哪里工作繁忙,哪里就会留下她忙碌的身影,常常是披星戴月,风雪兼程。为了智能温室能够快速启动,麻晶莉跑云南、去江苏采购花卉,回来后又亲自参加花卉苗体的移钵装盆,设计摆放。为了保证科研工作正常开展,在春寒料峭的早春季节,机务人员就住进红旗泡。没有房屋,晚上就蜷缩在简陋的帐篷里。有感于麻晶莉雷厉风行、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有感于大庆农科院高速度、高水平的建设成果,省农科院张志副院长感慨地说:“这就是大庆精神,全国工业学大庆,我们要学大庆农科院。”
四、把科研成果变成农民朋友的“开心果”、“致富经”
分院前身——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盐碱地作物育种研究所,先后审定推广了五个耐盐碱、抗孢囊线虫大豆新品种,解决了我省西部地区盐碱地大豆孢囊线虫严重、单产低的重大难题,但由于种种原因使获得国家发明奖的科技成果束之高阁,先进的科研成果没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面对科技成果推广不利的局面,2006年冬天,她亲率调研小组行程一万多公里,跑遍了东部三江平原大豆主产区、西部盐碱干旱区以及内蒙古东四旗,调研抗线大豆发展潜力,确定了以东部三江平原为开发切入点,领导和筹划建立了黑龙江金谷原种业,加速分院科技成果转化。
五、立地生根,长入大庆经济主战场
建院之初,麻晶莉就提出大庆农科院要“立足大庆,服务全省”战略思想,把助长大庆地方经济为基础目标。大同区八井子乡是大庆市闻名的大棚葡萄蔬菜生产基地,美国提子之乡。由于连年种植,棚室病虫害严重,产量和品质都大受影响。请教的很多园艺专家都没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看到大庆农科院的发展和变化,大同区区长认准了麻晶莉,谋划筹建大庆农科院特色果蔬研究基地,把科研、成果展示办到田间地头。麻晶莉带领分院人用不到3个月的时间,6栋现代化日光温室、12栋大棚拔地而起,瓜菜秧苗陆续进棚,同时分院科技人员根据农民“点菜”的内容,编制出了培训“菜单”,现场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为农民做示范,让农民摸得到、学得会、用得上,很多生产技术难点得以破解。到目前,仅在八井子乡,已组织了培训班6场次,编制并发放《果蔬生产技术规程与病虫害防治》手册8000余本,培训农民1000多人次,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农科院人务实为民的工作态度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让老百姓尝到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甜头。
六、心中装满事业和百姓,唯独没有自己和家庭
认识麻晶莉的人没有不说她是工作狂人的,但人生总在得失间,作为一名为人妻、为人母的女性,麻晶莉为事业豁出去的劲头,也为了她挚爱的事业付出了亲情和健康的代价。
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老百姓。在工作过的富锦市,她是家喻户晓、深得农民信任和爱戴的麻老师;在大庆,她是大庆农业科技发展的带头人。“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麻晶莉”成为黑龙江省农业战线一块永不褪色的金色品牌。
当年,为了农民的利益,她放弃了做微生物学家的理想,选择的是她深爱的土地;今天,为了大庆农业的发展她放弃了原来安定的生活,选择的是朝兴夜叹、劳碌奔波。她怀着挚爱和深情,营造着大庆农业的科研殿堂;她在用自己的每一个脚印,践行着党代表的义务和职责,诠释着新时期的“铁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