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逐栾氏”传说与泰州下河的洪水记忆

2013年09月03日 | 阅读:553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泰州下河地区地势低洼,历史上无数次洪灾泛滥,因此流传着很多与洪水相关的故事。其中以港口地区“龙逐栾氏”传说最为古老。
相传,唐代之前港口是个名叫郭栾潭的村庄,村里人以种田、打渔为生,日作夜息,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郭、栾两家是远近有名的富户。栾老汉忠厚老实,生了个勤劳贤惠的女儿。这姑娘不仅模样周正,更心灵手巧,织布又快又漂亮,见的人没有不夸好看的,都称赞是“织女”下凡,提亲的人都踏破了门槛。经人介绍,织女嫁给了郭老汉的儿子。郭、栾两家对亲事均很满意,两家人关系十分亲密。
有天,栾老汉在村东头的鲍老湖荒滩上拾草,捡到一个蛋壳。这蛋壳非常奇特,形大似斗,质地坚硬,光滑如玉,叩击时铿锵有声。栾老汉就把蛋壳捡回家当米缸。奇怪的是,蛋壳贮米,这米怎么也用不完。栾老汉就用蛋壳来存钱,家境越来越好。
栾家的变化引起了郭老汉的注意,就去讨教。栾老汉也不藏私,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自己的亲家。郭老汉一听,就有了私心,说:“亲家,这两天我家里面快用完了,能不能先把这宝贝装点面?”忠厚的栾老汉爽快地答应了。谁知道蛋壳借回家后,郭老汉把绝口不提返还的事。栾老汉碍于亲戚关系,也不好开口讨要。
没过几天,栾老汉正在家做饭,忽然有一条大活鱼从锅里蹦了出来。栾老汉心里不安,就跑去算卦。算命先生告诉栾老汉:“你捡到的蛋壳是龙蛋壳,人类的贪心触怒了龙王,他要淹了这里,你还是赶紧乘船逃命吧。”栾老汉大惊失色,赶紧通知亲家。谁知郭老汉根本不信,反而嘲笑亲家不够大方:“不就是个蛋壳吗?想要的话,说一声,没得必要挖空心思找理由。”
亲家不信,栾老汉也没有办法,只好舍下女儿,自家人划了条小船就往南逃。没逃多远,天昏地暗,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老龙前来报复。只见它尾巴一卷,大水滚滚从东而来,瞬间将郭家淹没,郭员外一家全部葬身鱼腹。老龙继续往南追赶栾老汉,半路上遇到一个渔夫在澛汀河设罾捕鱼,便打听去向。渔夫本是栾老汉的乡亲翟老,听见老龙问话,他回答说:“有个老汉往北去了。”老龙一听,随即掉头向北追,转身时尾巴一扫,竟把岸边将军庙朝南的庙门扫成西向了。
大水过后,栾老汉一家回到故乡重新生活。原来住的地方,变成了一个深潭,潭水清澈,深不见底。老龙的身子在鲍老湖和澛汀河压出了一条“龙溪港”。为了感谢乡亲和翟老,栾老汉重修了将军庙,更名为“回龙将军庙”,并在庙的偏殿立了翟老的塑像,日夜供奉。据说,夜深人静的时候,潭底会传来唧唧札札的织布声,那是织女在辛勤织布,后人就在岸边建鱼龙庙纪念她。
而港口一带还流传着“鲍湖十三庄” 的传说,与“龙逐栾氏”故事相似。传说唐代鲍老湖地区原本有十三个村庄,其中一个庄上住着个石老汉。有天,石老汉在荒滩上捡了个怪蛋,是个宝贝,就送给女儿织女作嫁妆。后来,织女的儿子不小心尿在怪蛋上。谁知怪蛋是龙蛋,小孩尿瞎了小龙的眼睛,触怒了老龙。老龙前来报仇,发大水淹没了这些村庄,变成了日后的鲍老湖。石老汉及庄上居民,逃到港口才幸存下来。
结合“龙逐栾氏”及“鲍湖十三庄”的传说,可以推断,这是唐代的一次比较大洪涝留下的集体记忆。唐代的泰州城濒临大海,现今的里下河地区是一大片沿海的湖荡,居民常常遭受海患。唐初发生的这次大水灾,洪水由东而西袭来,灾民向西向南(泰州城方向)逃亡,郭栾潭及鲍湖边上的村落均被淹没,居民伤亡惨重。根据发水路线,极有可能是由海水倒灌产生的。灾后,鲍湖边上的村落永远沉入了湖中,而郭栾潭则幸免于难,随后附近村庄的许多居民回迁于此,郭栾潭逐步发展成一个远近闻名的集镇—龙溪镇。
唐宋以后,海岸线的逐渐东移,泰州城远离大海,港口地区海患的风险慢慢消失,被人淡忘。元明之际,龙溪镇发展成为泰州北乡的商业集散中心,里下河地区进出泰州城的一大枢纽,于是更名港口。即便如此,“郭栾潭”、“龙溪”等古老地名,以及“龙逐栾氏”的传说,将先民们的那段海患记忆流传下来。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中叶,曾任财政部代理总长、“京城四大家”之一的乡贤画家凌文渊,举家回港口定居,其间留下了不少传世作品,落款便是“直支并识于海陵郭栾潭济美堂”、“凌文渊辟地龙溪”等等。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