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远昌(1920年6月11日-2012年6月27日),男,湖南长沙人,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桥梁与结构工程专家,长期从事桥梁结构理论的教学和研究,著有《劳远昌桥梁论文选集》等。
编辑摘要
编辑信息模块
中文名: 劳远昌 籍贯: 浙江绍兴
出生地: 湖南长沙 性别: 男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国
出生年月: 1920年6月11日 星座: 双子座
去世年月: 2012年6月27日 职业: 教育 教授
毕业院校: 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 代表作品: 《钢筋混凝土桥》、《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的疲劳》、《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的发展》
目录[隐藏 ]
1 简介
2 生平
3 主要业绩
4 主要论著
5 获得奖项
6 人物评价
劳远昌 - 简介
劳远昌劳远昌,男,1920年生人。桥梁与结构工程专家,博士,教授,中国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应用的开拓者之一。
历任唐山铁道学院、西南交通大学教授、钢筋混凝土教研室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会员。
长期从事桥梁结构的教学和研究,专于预应力混凝土计算理论和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桥的建设,参加过北京通惠河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铁路桥的设计与施工。
撰有论文《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的疲劳》、《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的发展》等。
劳远昌 - 生平
1920年6月11日,出生于湖南长沙,祖籍浙江绍兴。
1939-1940年,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
1940-1943年,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
1943-1947年,交通部桥梁设计处等单位任职。
1947-1951年,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学习结构工程,获博士学位。
1951-2004年,唐山工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任教。回国第一年任副教授,后为桥梁工程教授及博士生导师。
1952-1954年,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土木系钢筋混凝土结构教研室主任。
1979-1984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学会副理事长。
1984-1988年,土木工程学会理事。
1980-1985年,《土木工程学报》编委会委员。
1985-2002年,西南交通大学唐山分校名誉校长。
1990-2000年,中国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预应力技术专家。
1993年,被土木工程学会授予“荣誉会员”(终生)。
1993-2004年,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会员。
1988-1993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北省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1998-2002年,唐山高等专科学校专家组名誉组长。
2002-2004年,唐山学院(唐山地震后新建校名)专家组名誉组长。
2004-2012年,唐山学院专家组顾问。
2012年6月27日,因病逝世,享年92岁。
劳远昌 - 主要业绩
劳远昌教授是中国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开拓者。20世纪50年代,他参与指导中国第一孔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研制工作,并执笔编写了中国第一本铁路混凝土桥教材。20世纪80年代中期,劳远昌提出开展桥梁结构风致振动的研究,并与刘应清、尚久驷两位教授共同提出建设风洞试验室。从风洞的论证、建设到验收,从研究队伍的建立到该领域师资和研究生的培养,劳远昌都倾注了大量心血,使得西南交通大学成为国内该领域最早和最具实力的研究单位之一。在劳远昌的指导下,他的研究生曾进行了混凝土桥空间计算、曲线箱梁桥的计算理论与方法、结构抗震防灾和结构风致振动等多方面的研究,其成果受到国内同行专家的好评。[1]
劳远昌 - 主要论著
1、钢筋混凝土桥(唐山:唐山铁道学院,1954)
2、劳远昌桥梁论文选集(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2)
3、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委员会.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建议(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4).
4、预应力混凝土计算理论的进展(建筑工程部建筑科学研究院,1958)
5、国外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原理方面的新进展(国外桥梁,1976 )
6、按二次理论计算钢筋混凝土压杆承载能力(桥梁建设,1978)
7、在桥梁混凝土结构中采用少量钢筋的问题(桥梁建设,1977)
8、中国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发展概况(唐山铁道学院学报,1956)
9、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的新近发展(建筑工程部建筑科学研究院,1958)
10、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的发展概况与趋向(唐山:唐山铁道学院,1965)
11、预应力混凝土桥.中国大百科全书(土木工程)(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
12、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的发展(桥梁建设,1984)
13、关于进一步发展预应力混凝土桥的一些浅见(铁道建筑,1984)
14、关于预应力薄腹梁弯曲计算理论的介绍(铁路标准设计通讯,1964)
15、周边加劲弹性薄板平面应力问题的数值解算(唐山铁道学院学报,1962)
16、徐变变形与内力重分布(唐山:唐山铁道学院,1964)
1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TBJ 106-91铁路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设计及验收规定(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
18、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桥发展中的一些问题(铁道建筑,1987)
19、Che Huimin, He Guanhan. Recent Research in Prestressed Concrete Conducted at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ina、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odern Applications of Prestressed Concrete(Vol.1,321-327)(Beijing: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1991)
20、斜拉桥设计方面的认识进展(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城市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1991)
21、预应力混凝土桥工程实践的若干趋向(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工程实践委员会,大吨位预应力群锚体系应用经验交流及研计会论文集,1991)
22、“弗雷西内,E.”(条目)中国大百科全书(土木工程)(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
2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方面半个世纪以来的若干认识进展(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1998)
劳远昌 - 获得奖项
唐山学院特授予劳远昌教授“唐山学院功臣”荣誉称号。
劳远昌 - 人物评价
劳远昌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批改作业时甚至连一个错误的标点符号也不放过。
劳远昌是中国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应用的开拓者之一,他长期从事桥梁结构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在预应力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行为、桥梁结构空间分析理论以及桥梁风工程等领域的科研与教学中成果显著,为中国土木工程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入传《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