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通谱网欢迎您!
繁体版 登录 注册

金维映

2013年03月27日 | 阅读:372
金维映(1904-1941年)是中国共产党舟山地方党组织早期领导人之—,是舟山籍杰出女革命家,她也是邓小平的第二任妻子,邓小平在整风中受冲击后与邓小平离婚,后为早期革命领导人李维汉之妻,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铁映之生母。金维映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她是包括邓颖超、贺子珍、康克清在内走完漫漫长征路的中央红军30位女红军之一。为纪念这位革命女杰,1991年,岱山县人民政府整修金维映故居。1995年3月,江泽民总书记亲笔为故居题名 。
重大事件
与邓小平的短暂婚姻
  1931年7月中旬,担任上海丝织业工会中共党团书记兼上海工会行动委员会负责人的阿金(即金维映),同被王明的中央“打入冷宫”的原红七军政委邓小平一起被派往江西中央苏区工作,一路同行,后来他们结为夫妻。
  1931年8月,邓小平担任瑞金县委书记,不到一年,又调任会昌县委书记。1932年7月,中共中央和江西省委决定,会昌、寻邬、安远三县统一领导,成立会昌中心县委(实际是地委),由邓小平任书记。
  邓小平和金维映一起生活的时间很短,前后不到两年。1933年5月,邓小平由于坚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受到王明的打击,这就是“邓、毛、谢、古事件”。邓小平受到不公正的打击和批判后,金维映离他而去。
与李维汉的姻缘
  李维汉和金维映是1934年在瑞金结婚的。那时,战场上屡屡失利,他们的婚礼十分简单,刚过完并不清静的蜜月,就匆匆踏上征途。金维映先在中央工作团工作,后来调到干部休养连。
  西征路上,虽然他们经常在一起工作,但却是分开住的——除了朱德和康克清,几乎所有同时踏上征途的红军夫妻都是分开住的,包括毛泽东和贺子珍、博古和刘群先、周恩来和邓颖超这样的高级领导人在内,因为战争不能为他们提供过夫妻正常生活的条件。
  战略转移开始,31岁的金维映与其他29位被批准随主力行动的女同志一起,编入了由李维汉任司令员的军委第二纵队,她被分配在地方工作部,负责沿途发动群众的工作。遵义会议后,她在干部休养连当过一个阶段的党支部书记。她配有一匹马,但她的马上总坐着别的人——病中的警卫员、体弱的民夫或者脚打泡的女同胞。
魂断异国
  金维映和李维汉结成革命伴侣后不久,金维映和一些身体有病的同志同到莫斯科接受治疗,谁知,这一去竟永无复返了。阿金在莫斯科最后的日子,鲜为人知。
  1988年6月24日,邓颖超在回忆金维映时,饱含深情地写道:1939年7月,周恩来同志右臂骨折。8月我陪伴恩来同志去苏联莫斯科治疗。听说阿金已经在莫斯科郊区的休养所。当时许多中国同志在那里休养。我曾去过两次。第一次,见到金维映同志时,她很正常。第二次再去时,听说她病了,当时不知是什么病。据说后来把她送到精神病医院了。1940年2月,周恩来、邓颖超离开莫斯科回国前,又去看望了金维映。邓颖超写道:回国后,我在国统区工作,没有再听过她的消息。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希特勒军队进攻莫斯科的时候,她住的医院和儿童福利院我国烈士子女在此学习都迁离了莫斯科。以后,就再也没有听到她的消息。解放后,有同志从苏联回来,听说她住在医院里,在敌人的炮火下,牺牲了。当年,苏德战争爆发之后,战争的局势非常紧张、混乱,有很多事情将永远不为人知。传到延安的消息只说,她牺牲在莫斯科。她牺牲时只有37岁。
荣誉
  中共定海独立支部的发起人之一,在岱山盐民运动中表现出色,被时宁波地委称为“定海女将”。
  是红一方面军参加长征的30位女红军之一。
  是舟山群岛的第一批共产党员,第一个党组织负责人之一。
评价
  金维映是一个坚定、忠贞的女革命者,她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新中国的诞生,贡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金维映从一个海岛女儿,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的历程。 在漫长艰苦的革命斗争岁月中,在金维映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优秀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风貌。通过她的足迹,人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艰辛神奇的历程。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

热门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