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通谱网欢迎您!
繁体版 登录 注册

金毓黻

2013年03月27日 | 阅读:430
金毓黻(1887年-1962年),又名毓绂,号静庵,斋名静晤室、千华山馆,辽宁辽阳人。
  1907年,毕业於辽阳启化高等小学,继升读奉天省立中学堂。
  1913年秋,考入北京大学文科。
  1916年,北京大学毕业。返东北,任奉天省立第一中学教员。其后任沈阳文学专门学校等校教员。
  1925年,任奉天省议会秘书。
  1929年3月,任国民政府东北政务委员会秘书。
  1930年3月,任辽宁省政府秘书长。
  1931年3月,受聘为沈阳东北大学大学委员会委员。5月,任辽宁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
  1931年底,即“九 一八”事变爆发后,为日军拘捕。
  1932年夏,为臧式毅保释后,任伪满奉天公署参事官。冬,改任伪满奉天图书馆副馆长。
  1933年10月,任伪日满文化协会理事,兼协会《满洲学报》主编。
  1934年秋,任伪奉天通志馆总纂,兼东北大学史地系教授。
  1935年1月,随臧式毅赴日本。
  1936年4月,复往日本。
  1936年7月,化名乘轮返国赴上海。随后靠蔡元培介绍,任南京中央大学史学系教授,兼任行政院参议。
  1937年4月,任安徽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11月辞职赴重庆。
  1938年春,任中央大学史学系教授兼主任。
  1939年,在川北三台东北大学主持东北史地经济研究室。
  1941年秋,任东北大学史学教授兼文科研究所主任。
  1943年春,与李济、傅斯年发起组织中国史学会。秋,兼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部学校教授。
  1944年4月,任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
  1945年9月,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仍任中央大学教职。
  1946年夏,随东北视察团前往东北,并兼教育部辅导委员会委员,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东北区代表,视察东北文物。
  1947年1月,辞监察委员及中大教授职务,改任国史馆纂修;4月教育部任为沈阳博物馆筹备委员会主任;秋,前往北平任国史馆北平办事处主任,并兼沈阳东北大学史学系教授。
  1949年1月,国史馆驻平办事处并入北京大学,任北大文科研究所教授,并至辅仁大学兼课。
  1952年9月,调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研究员。
  1962年8月3日在北京逝世。
  主要著作有:《渤海国志长编》、《辽海丛书总目提要》、《中国史》、《东北古印钩沉》、《辽会要作法》、《东北通史》、《中国史学史》、《宋辽金史》、《明清内阁大库史料》(第一辑明代)等。编有《文溯阁四库全书书前提要》。[1]
个人作品
  1943年,发起成立中国史学会。1946年,回东北,视察东北文物。1947年,任国史馆纂修、沈阳博物馆筹委会主任。1949年,任北京大学、辅仁大学教授。1952年起,任中科院历史所第三研究所研究员。有《渤海国志长编》、《东北通史》、《中国史学史》、《宋辽金史》等著作,编有《辽海丛书》、《奉天通志》、《明清内阁大库史料》(第一辑)等。其中《中国史学史》国内史学史研究发端之作,不在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之下。而《渤海国志长编》更为补史之难得之作。
  
金毓黻生平简介
  1910年,即清宣统二年,清末遗老郑孝胥来沈阳(当时称为奉天)小河沿消遣游玩,兴之所至,写了一首七言古诗,其中两句说:“北俗虽豪缺风雅,集屠沽作都会。”此诗以尖刻甚至污辱性的语言嘲讽沈阳人没有文化,沈阳人尤其是文化人士在表达不满的同时,也深受刺激。其中,最受刺激也最愤懑的就是正在奉天省立中学堂读书的23岁青年金毓黻。他认为郑氏诗作“鄙视辽人之意溢于词表”,是“拘于方隅之见”,故步自封,孤陋寡闻。从此立志效法汉末三贤,“适彼乐土,爰得我所”,开发研究东北文化。26年之后,到1936年,金毓黻已出版了他平生研究东北史最重要的四部书:《东北文献征略》、《奉天通志》、《辽海丛书》和《渤海国志长编》。此时的郑孝胥已从伪满洲国总理任上下台,成为人见人弃的汉奸人物。34年之后,即1944年,金毓黻又出版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三部学术专著:《东北通史》、《宋辽金史》和《中国史学史》。并以他的学术成就和地位,成为著名的历史学家和东北史研究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这时,郑孝胥已作古6年。
金毓黻著述要目
编著
  《辽会要作法》
  《辽东文献徵略》(八卷),吉林,排印本,1937年
  《渤海国志长编》(二十卷,补遗一卷,附录一卷,通检一卷,图二幅), 排印本,1931年
  辽阳金氏干华山馆,1934年
论文
  东北释名 1930年1月 东北丛刊第一期
  成均摭言 1930年5月 东北丛刊第六期
  国学会听讲日记 1930年7月 东北丛刊第七期
  辽金旧墓记 1930年7月 东北丛刊第七期
  东北讲学之今昔观 1930年9月 东北丛刊第九期
  编印东北丛书刍议 1931年1月 东北丛刊第十三期
  知无忘录 1931年1月 东北丛刊第十三期
  熊岳出土古泉考释 1931年4月 东北丛刊第十六期
  东三省舆地总略 1931年7月 东北丛刊第十九期
  四库全书原本提要解题 1932年
  辽海先贤王庭筠传 1932年 附辽海丛书黄华集后
  辽海先贤王浍传 1941年 志林第一期
  大元大一统志考证 1933年附辽海丛书大元大一统志辑本后
  大元大一统志续考 1937年 北京大学四十周年纪念刊
  称谓通释 1939年 经世季刊第一期
  东丹王陵考察记 1933年 排印本
  隋舍利塔铭跋 1940年 志林第一期
  三台县千佛岩造象及赵岩之考查 1940年 志林第一期
  宋代国信使之三节 1941年 文史杂志
  敦煌写本唐天宝官品令考释 1941年 志林第二期
  东北榷名 1943年 大公报又东北集刊
  苗可秀论 1940年 东北集刊
  岳飞战功考实 1943年 中央大学文史哲集刊
  辽会要作法 1944年 志林第三期
  国史商例 1947年 国史馆刊第一期
  释记注 1947年 国史馆刊第一期
  读清史稿札记 1947年 国史馆刊第三期
  民国碑传篇目表 1947年 国史馆刊第二期
  关于渤海贞惠公主墓碑研究的补充 考古学报1956年第2期
  辽国驸马赠卫国王墓志铭考证 考古学报.1956年第3期
  略说近期出土的辽国历史文物 考古通讯1956年第4期
  从榆林窟壁画耕作图谈到唐代寺院经济 考古学报1957年第2期
  论文 《奉天通志》(二百六十卷,系多人集体之作,最后由金先生汇纂成书),排印本,1929-1935年
  《辽海丛书》(十集八十三种一百册),辽海书社排印本,1931--1934年
  《金王庭筠黄华集辑本》(八卷) 编入辽海丛书第八集,1933年
  《王庭筠年谱一卷》(附黄华集),1933年
  《大元大一统志》(辑本四卷)编入辽海丛书第十集,1934年
  《清王尔烈瑶峰集》(辑本二卷)编入辽海丛书第六集,1933年
  《清李锴含申集》(辑本二卷) ,编入辽海丛书第六集,1933年
  《辽陵石刻集录》(六卷),奉天图书馆,1932年
  《宣统政纪》(四十三卷),大连辽东书社,1934年
  《四库全书原本提要》(据盛京文溯阁本编纂) ,辽海书社排印本,1934年
  《东北通史》(上编六卷),五十年代出版社排印本,1936年
  《中国史学史》商务印书馆排印本,1938年
  《宋辽金史》,商务印书馆,1939年
  《中国史》,重庆正中书局,1942年
  《东北文献丛书》 1942年
  《辽海书徵》二册,东北大学石印本,1943年
  《东北文献零拾》一册,东北大学石印本,1943年
  《东北古印钩沉》一册,东北大学石印本,1943年
  《东北要览》,三台东北大学排印,1944年
  《辽海引年集》(此集是金静安先生友人为庆祝他六十生辰而编写的) ,和记印书馆排印本,1947年
  《满文老档》,1947年
  《内阁大库史料(明代)》两册,沈阳博物院排印本,1949年
  《明清内阁大库史料》(第一辑明代)二册,沈阳东北图书馆,1949年
  《五千年来中朝友好关系》(主编),1951年
  《太平天国史料》(与田余庆等编),中华书局,1955年
  《中国地震资料年表》,科学出版社,1956年
  《静晤室日记十册》(附索引一册),辽沈书社,1993年
  《千华类稿》(杂著及诗),1945年编,稿本未刊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

热门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