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门吉氏寻根问祖记

2013年06月17日 | 阅读:537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从江北的宝应吉氏寻根到江南的吉氏福门

    1、宝应吉氏世代相传的“祖根”口信

    就长江以北的江苏宝应吉氏而言,不仅是在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纂修过《吉氏家乘》,还保留着一个世代相传的“祖根”口信。如今你只要到宝应吉氏族人中去问一下,哪怕是在田间务农的农民,大家都会告诉你:“听祖上讲,宝应吉氏是从苏州阊门迁过来的,吉氏老祖宗有弟兄三人,其中两个在江南,另一个就是我们江北宝应吉氏的祖先了。”宝应吉氏这一世代相传的“祖根”口信,使我们有了进一步寻根问祖的线索。

    2、《云阳吉氏家乘》记载的“祖根”信息

    近几年来,相继发现了存世的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七修和光绪九年(1883)八修的《云阳吉氏家乘》谱书。按《云阳吉氏家乘》记载:宋时,有吉氏从兄弟三人从汾晋(山西汾州)南渡而迁徙江南,老大福一公占籍丹阳太平桥、老二福乾公占籍镇江丹徒、老三福□公占籍苏州。首部《云阳吉氏家乘》是明正德十二年(1517)由丹阳吉氏十世孙吉棠公纂修的;丹阳与镇江的吉氏族人于清乾隆年间四修家乘时联宗合谱,苏州吉氏族人则失去联系而无考。在明清两代,云阳吉氏成了江南的望门大族、文人之乡,族人中先后出了6名进士、10名举人、14名贡生人,终老于秀才的则不计其数,故而被誉为“八代两乡贤,馨香俎豆;一门三太史,黼黻文章”。“两乡贤”乃指吉棠、吉梦熊,二公因其生前业绩昭著,故世后均奉旨入祀“江南乡贤祠”;“三太史”则指吉梦熊、吉梦兰、吉士瑛,三人中进士后均钦点入翰林院。随着族人的迁徙,云阳吉氏还形成了江苏江宁(今南京)、东台、兴化和安徽天长、浙江孝丰(今安吉)等地的分支。

    3、“吉氏福门”之说浮出水面

    从《云阳吉氏家乘》的记载中可知,在宋代时,江南的丹阳、镇江和苏州分别从山西迁来了三位“福公”,其中老大“福一公”和老二“福乾公”的后裔已在清乾隆年间联宗,其子孙繁衍至今已传30世左右,而独有苏州老三这位“福公”的后裔无考。联系起宝应吉氏世代相传的“祖根”口信,老三的后裔是否就是从江南苏州迁徙江北宝应的“福四公”呢?但让人困惑的是,后代的名字应当避先祖之讳,老三本身就是“福公”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