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氏庄园百科名片

2013年07月18日 | 阅读:1279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姜氏

姜氏庄园,位于陕西省米脂县城东15公里桥河岔乡刘家峁村,是陕北大财主姜耀祖于清光绪年间投巨资历时16年亲自监修的私宅。姜氏庄园砖、木、石三雕艺术十分讲究,整座庄园无处不雕,无处不琢,大至整个建筑设计,小到各个微小装置,都有数不尽的“雕”艺术,这些都充分说明庄主的聪明才智和文化内涵,体现出独到匠心的建筑科技和历史艺术价值。

姜氏庄园位于米脂县城东南16公里桥河岔乡,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姜氏庄园由该村首富姜耀祖请北京专家设计,招聚县内能工巧匠兴建而成,前后用时十三年。姜氏庄园设计巧妙,施工精细,布局紧凑,由上而下,浑然一体。对外严于防患,院内互相通联,是陕北罕见的庄园建筑。

庄园占地40余亩,主体建筑为陕西地区最高等级的“明五暗四六厢窑”式窑洞院落。庄园三院暗道相通,四周寨墙高耸,对内相互通联,对外严于防患,整个建筑设计奇妙,工艺精湛,布局合理,浑然一体,是全国最大的城堡式窑洞庄园,也是汉民族建筑的瑰宝之一。

整个庄园由山脚至山顶分3部分:第一层是下院,前以块石垒砌高达9.5米的寨墙,上部筑女墙,犹若城垣。沿第一层西南侧道路穿洞门达二层,即中院。院西南又耸立高约8米,长10余米的寨墙,将庄园围住,并留有通后山的门洞,正中建门楼。沿石级踏步到第三层上院,是全建筑的主宅,座东北向西南,正面一线5孔石窑,两侧分置对称双院,东西两端分设拱形小门洞,西去厕所,东侧下书院。整个庄院后设寨城一道,中有寨门可通后山。

姜氏庄园上的条石甬道,中途有个九十度的转弯,通向庄园的大门。甬道的右首就是庄园的寨城,墙高数十米,极为坚固。寨城右侧有镂空的瓦窗,可以远远看到进寨的人。姜氏庄园远远便给人以不凡的气势,我忖度庄园的大门还不知如何壮观,谁料如同初见寨城一样,又是一个大大的意外。

庄园大门极为窄仄,仅容两人并肩或者一辆马车进入,大门上方是姜耀祖的亲笔题词:大岳屏藩。这四字巧妙嵌入姜氏父子的名字,又有依恃高山来抵御入侵者之意。左首一行小字:姜耀祖建并书。右首小字为:光绪丙戊孟冬之吉。

直通大门的是一条砖砌甬道,呈九十度转弯向上进入庄园。甬道两侧有砖砌台阶,供人行走,而甬道则较平滑,一来马车可以直接进入,二来如遇雨天,雨水可以沿着甬道直接排出庄园。

甬道尽头是一间水房,内有33米深的水井,至今活水不断。水井右侧有一个白石砌的大水槽,打上井水后倒入这里蓄水。紧靠蓄水池又是一个较小较浅的水槽,是洗衣之处。水房有两个瓦窗,铜钱的镂空花饰,夸示主人的雄厚实力,另外通过这两个瓦窗,可以清楚地看到庄园外的一举一动,也可以通过瓦窗的窗眼,向外射击,抵御入侵者。水房的地板装有排水装置,先进而科学。

水房的另一个功用是放置轿子,轿子抬到这里,一般不再进入。房顶建有横梁,用来将轿子吊起,防止发潮。另外,水房的内壁有两个小洞,目测很深,据说是庄园主人藏宝之处,土改时期被政府收没。这位姜姓地主居然把宝贝藏到一个不起眼的水房里,真是出人意料,不过既然被人发现,说明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仅仅一个水房就有这许多讲究,让人叹服之际,心生更大的期待,知道更多的惊喜还在后面。而沿路随处可见栓马环,可见庄园主人的财大气粗。

结构布局

院前

第一层是下院,院前以块石砌垒,高达9.5米的挡土墙,上部筑女儿墙,外观犹若城垣。姜氏庄园道路从沟壑底部盘旋而上,路面宽4米,中间以石片竖插一则作为车马通道,二则为雨雪天防滑及排泄洪水。寨门为拱形石洞。寨墙正立面镌刻主人亲笔题写的“大岳屏藩”四个大字,字体工整大方,苍劲有力。穿寨门过涵洞即到达下院管家院,其建筑为三孔石窑,坐西北向东南,两厢各有三孔石窑,倒座是木屋架、石板铺顶的房屋。大门青瓦硬山顶,门额题“大夫第”,门道两侧置抱鼓石。正面窑洞北侧设通往上院的暗道。在下院外,寨墙北有一石拱窑式井楼,高5米,东西宽4米,井深33米,井壁皆用石块盘旋垒砌而成,水源引至山脚,水质甜美爽口。井楼内安置有手摇辘轳,不出寨门即可保证用水。寨墙最高处砌有炮台,形若马面,用来扼守寨门。

中院

穿洞门可直插中院。正对中院门而耸立的高8米、长10米的寨墙,将庄园紧紧围绕,并留有通往后山的门洞,上书“保障”二字石刻匾额。姜氏庄园中院坐东北向西南,青砖石墙,雀替,驼峰,五脊六兽硬山顶,门额悬挂“武魁”匾,以炫耀祖上有人曾中武举之绩。大门两侧各有石鼓门墩,上雕双狮捧面,麒麟负子,浮雕“福寿”图案。门内是水磨青砖影壁月亮门,上有琴棋书画,姜太公钓鱼等人物,寓意主人情操高雅,好事不断,大吉大利的美好愿望。

院内方形石板铺地,倒座有石板铺顶的马棚,特别是马槽雕琢非常精细,令当代石匠叹为观止!院中两侧各有三间厢房,另附带有小耳房,瓦筒卷棚,雕镂窗棂,既精巧又大方。厢房两侧各有通道,可直接与东西两侧仓窑、碾磨房和通往后山地洞相连。每孔仓窑内有12个大石仓,每石仓可存粮50余石。中院主要是账房和客人居住的场所。

下院是陕北典型的窑洞四合院,硬山式大门制作精细,“大夫第”木雕巨匾气势夺人。中院大门为五脊六兽硬山顶,上书“武魁”二字, 以炫耀主人叔父武举之绩。入门后东面厢房对置,拾阶而上至上院,正面垂花门制作甚为考究,青瓦卷棚顶,四柱双层门,雀替、浮雕等制作考究华丽。“武魁”门匾再次显赫。进入垂花门是陕北地区最高等级的“明五、暗四、六厢窑”式窑洞院落,穿廊抱厦,十字砖墙,东西对称,工艺精细。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