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留下来当红军”———记“红医将领”谷广善
谷广善,1909年6月26日生于高邑县。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加入红军后参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红军卫生处卫生科长、师卫生部长、军团卫生部副部长,是我军为数不多的“红医将领”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出任空军后勤部部长、空军修建部部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等职务。1955年被授
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2006年9月5日,记者在北京医院的高干病房里见到了97岁高龄的谷广善。几个月前他刚做了气管切开手术,已经不能说话。他的夫人、87岁的何莹在他的耳边大声说:“记者来看你了,想采访采访你长征路上的事!”
老人睁大了眼睛,看着我们。我走到床前,老人宽大的手使劲地握住我的手,握得紧紧的,眼眉用力地拧了几次———想要说话,却不能说。
我想,他的思绪一定又回到了漫长的长征路上……
“红军官兵平等,抗日反蒋,为工农求解放,我坚决留下来当红军!”
1909年,谷广善出生在高邑县塔张村一个农民家庭。一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长大后他进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当过杂役,干过勤务兵,后任上尉军医,目睹了国民党军队的种种腐败。“九·一八”事变后,很多国民党的官兵都在考虑“跟共产党红军走,还是跟国民党蒋介石走”这个严峻的问题,当时谷广善说:“谁打日本侵略者就跟谁走!”
1931年12月14日,第二十六路军在宁都成功举行起义,17000余人携带两万多件武器装备,浩浩荡荡开进苏区。部队开到秋溪整编,一部分反动军官和不愿革命的人走了,有几个医生也约他走,他却坚决地说:“红军官兵平等,抗日反蒋,为工农求解放,只用一个月就把部队整编得面貌一新,我坚决留下来当红军!”
根据中央决定,起义部队整编为红五军团。谷广善所在的七十四旅被编为十五军。不久,和谷广善一起参加红军的姬鹏飞被任命为十五军军医处长,谷广善任卫生科长。
“老王,你已经为革命尽了最后的力量!你的任务我们来完成!”
1935年8月中旬,谷广善和他的战友们进入了大草地。
大草地在康藏交界地区的高原上,一望无际,野草下面有数尺深的沼泽地,人一陷进去就没命了。草地中心气候变化无常,时风时雨,忽而漫天大雪,忽而冰雹骤下。
进入草地的第三天,因风雨、泥泞、寒冷和饥饿,有些同志的身体明显衰弱下去了。这一天,谷广善和供给处的王处长一起在队伍后边走,只见王处长越走越慢,体力明显不支,最后竟抬不起腿来。谷广善以为他是饿得走不动了,就从已干瘪的粮食袋里抓了一小把炒面给他吃。但王处长的呼吸越来越困难,身子慢慢地躺下了。谷广善想给他做人工呼吸,他立即阻止:“你可千万不能这样做,一用劲就耗费体力,弄不好咱俩都不行了!”王处长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你不要管我了。请你把我的背包拿回去,交给我们处里的同志。我在经济上的手续非常清楚,我一点儿也没有占公家的便宜,是清白的。”听到这里,谷广善的眼泪夺眶而出,用力点点头:“老王,你已经为革命尽了最后的力量!你的任务我们来完成!”掩埋好战友的尸体,谷广善和其他战友们又继续前进了。
给刘亚楼师长看好了病,自己却累倒了
过草地第五天,有人通知谷广善说刘亚楼师长病了,要他立刻去一下。谷广善背起药包就走。当时正下着瓢泼大雨。
谷广善来到一个用木棍支起的油布帐篷里,帐篷的地上铺了些草叶子,刘亚楼师长就躺在上面。谷广善问刘师长怎么了。刘师长说头痛,全身无力,还发热。谷广善看他的脸发红,就断定是发疟疾。于是打开药包,先用酒精给他消毒,然后给他打一针奎宁。过了一会儿,见刘师长好多了,就抽身出来。
由于饥饿再加上劳累,刚走出帐篷还没有100米,谷广善就摔倒了,卫生队的同志发现后跑过来,要搀起他,他连忙说不行,你不要动。“我现在脑袋发昏,你们等一等。”谷广善在原地躺了一会儿,感觉好点了,才让他们架起来。那一天,他们又走了60多里路才宿营。
几十年以后,老人常对孩子们说,在那艰苦的岁月,红军是以超人的毅力和精神,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才走出了渺无人烟的草地,走完长征的。
在他们的精心医治下,战士们一个个重返前线
今年91岁的黄乎是谷广善的老战友,曾任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他对谷广善的评价是:“他是一个大好人。”
黄老说,长征时,我是他的部下,他为红军指战员精心治病,工作深入,威信很高。作为技术人员,他有几十元的津贴,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他自己用得很少,都用于补贴病号,有时同志们缺零花钱,也都主动向他要。他的马他也很少骑,经常让给伤病员。
长征中,谷广善和其他医务人员担负着繁重的救护、收容任务,既要给伤员治病,还得当收容队,将掉队的都收容起来,组织追赶部队。为保证这些战士归队,他们除千方百计沿路收存医药用品外,还得千方百计搜集食品。
在四渡赤水、威逼贵阳、直插昆明等大的战斗行动中,红军都有较大的伤亡,医务人员的任务就更重了。谷广善就把看护分成消毒、换药、护理三个班,出发前做消毒、换药、服药和其他准备工作,同时由护理班派人打前站,先到宿营地烧开水、做好稀饭。医生也分成组,负责几个班或一个排的伤病员,便于休息时及时换药和治疗。医生、护士有时还直接参加抬担架、背伤员。到达宿营地后,首先找门板、稻草给伤员搭铺,然后是治疗、换药,照顾伤病员洗脸、洗脚、开饭。这一切做完之后,才能料理自己的食宿。天天如此,毫不松懈。就是在这些红军医务人员的精心医治下,战士们一个个重返前线。
在儿子谷卫平的印象中,谷老永远都是乐观的。他说,长征,在老人的精神和肉体上留下的不是痛苦和磨难,更像是一笔财富和一段幸福的回忆。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