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氏三代咏扬州

2013年06月08日 | 阅读:586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费密(1623~1699年),字此度,号燕峰,四川新繁人。生于明清交替之际,遭逢离乱,生活多舛。为躲避张献忠之乱,出川后顺长江东下,最后在扬州定居。他广结文友,潜心著述,教授生徒,为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和思想家。

  费密最终定居在哪里,一直有误传。《辞海》费密条下的解释是:“流寓泰州”;《扬州历代诗词》中也作同样的介绍。可是,《扬州画舫录》卷三“新城北录”记载:“费家花园本费密故宅,草屋三四间,与艺花人同居。自费密移家入城,是地遂为蓄养文鱼之院。”同书卷十又载:“费密,字此度,成都人。少遭流寇,窜身西域,后溯汉江,下淮南,居江都野田庄,授徒卖文以自活。跛一足,自称跛道人。以‘大江流日夜,孤艇接残春’句见知于文简(注:王士祯)。”李斗是乾隆时人,与费密在世的年代相近,他和费密的孙子费轩同住扬州,都是社会名流,记载应真实可信。

  鉴别真假,最牢靠的是实物,江都丁沟野田村至今保存着费密老宅,这所文保单位,足以证实费密长期定居在扬州。也许,盛传的“泰州说”是有缘由的。王士桢《池北偶谈》说:“(费密)常寓泰州,泰州守知其贤,为除徭役。”因野田村离泰州不远,一时被误认属泰州管辖,是很可能的。扬州地方史志中,有关于“流寓”费密的传记,确凿证明,他定居扬州无疑。

  费密流寓他乡,靠教书度日,生活清贫。他工诗古文,诗文大多抒写亲身经历,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文笔清新,朴实自然。《扬州历代诗词》选录两首,内容都与扬州有关。费密之子锡琮、锡璜也擅长写诗作文,锡琮有诗集《白鹤楼稿》,锡璜有《掣鲸堂诗集》和《贯道堂文集》。

  锡璜的诗风清丽可观,一首《扬州郭外》,勾勒出盛世扬州的宁静安谧之态:“郊园散步欲何依,郭外人家麦秀稀。游女香车催晓度,王孙宝马入春肥。宿烟野渡桃花暗,寒雨江村燕子飞。莫问南朝旧宫观,且看柳外画船归。”盐商汪玉枢在自家的南园召聚文人宴集,参加者中有锡琮、锡璜弟兄两人。焦循辑《扬州足征录》,收录了锡璜的文章,洋洋洒洒,显示出作者的卓越才识。

  锡璜的长子费轩,扬州人大多熟悉,主要源于他写的《梦香词·调寄望江南》。118首俚谣尽情讴歌扬州,格式一律,都以“扬州好”为首句,内容广泛,涉及到当年扬州社会的方方面面。“扬州好,第一是虹桥。杨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箫。处处系兰桡。”“扬州好,秋九在江干。接得黄花高出屋,抬来紫蟹大于盘。香腻共君餐。”“ 扬州好,年少记春游。醉客幽居名者者,误人小巷入兜兜。曾是十年留。”……家学渊源,学养宏赡,是费轩写诗的基础,但若不是对扬州怀有真情实感,写不出如许言之有物的佳句来。费氏祖孙三代,侨居扬州,对这方热土视同老家四川,歌之咏之,可谓热情洋溢,不遗余力。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