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通谱网欢迎您!
繁体版 登录 注册

陈寔

2013年03月27日 | 阅读:397

陈寔(shí)(104—187)即陈太丘,东汉官员、学者。字仲弓,颍川许(今河南许昌长葛市古桥乡陈故村)人。少为县吏都亭刺佐,后为督邮,复为郡西门亭长,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府,再辟大将军。司空黄琼辟选理剧,补闻喜长,宰闻喜半岁;复再迁除太丘长,故号太丘。与子纪、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又与同邑钟皓、荀淑、韩韶等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合称为“颍川四长”。

又名实,幸免于难,弃官隐居家乡紫荆山下张史保村,耕读自娱,以终余年。大将军何进辅政,引用天下名士,征实为参军,实以老病,不就。朝中三公之字仲弓,号太丘,谥号文范先生,翔三子,生于汉和帝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十月初四午时,颍川许昌(今河南省长葛市老城东古桥乡陈故村)人。少时爱读书,曾入太学深造。初为县吏都亭刺佐,后为督邮,复为郡西门亭长,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府,再辟大将军。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诣太学,为右相郭林宗陈蕃仲举为亲友,陈寔上谱表,称《颍川谱》。一日呤诗会友与子谌呤诗“德星古往今时少、帝皇将相世间无”得罪大将军窦武、常侍侯览、司空黄文弟,说有篡位之心,犯忌获罪入狱,后赦归家立精舍,讲授法,生数百人,远近宗人近之。和平元年(公元150年)迁太丘长(在今河南永城县) 修德清静,德及士庶,贤士倚赖,百姓以安,声闻朝野。汉桓帝永兴二年(公元154年)因沛相(汉时郡国名,亲王的封国,可设相)赋敛违法,后解印绶归乡里,吏追思。汉桓帝永康三年,携子若孙诣荀淑家,诣荀淑家长子纪御车四子谌骖乘孙群尚幼抱至车中荀淑恭迎门首令其子八龙更迭左右淑孙变幼抱置身上,太史奏德星聚五百里内有贤人聚,于是许州建德星亭,至今古迹犹存。钟皓为郡功曹,会公府临辞,太守高伦问皓:“谁可代?”皓对曰:“明府必欲得人,西门亭长陈寔可代。”中常侍候览亦举,伦从之,实为郡功曹。五辟三府,再辟大将军,宰闻,喜半年,太丘一载。汉桓帝元嘉元年(公元151年)辟为司空黄琼辟选理剧,补闻喜长,宰闻喜半岁;复再迁除太丘长(今河南永城),故号太丘。德修政简,百姓安康。永寿四年(公元158年)复任司空府掾属。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第一次党锢之祸,被囚一年,遇赦得免,被大将军窦武征辟为大将军府掾属,谋诛宦官。不久,窦武反被宦官所杀,第二次党锢之祸又遭株连,位一旦有空缺,朝廷就有多位大臣联名举荐,陈实总是婉言谢绝。实居乡里,平心率物,德冠当时,为远近之宗师,与其子纪、谌名重于世,父子三人时号三君,每宰府辟命,率皆同时,羔雁成群,丞掾交至,豫州百城皆图画实、纪、谌父子三人形象。实与同郡名士钟皓、荀淑、韩韶为颍川四长。建宁元年(公元168年)灵帝立,大将军窦武辟以为掾属,共定计策,谋除宦官事败复废,次年大诛党人,寔遂隐邶山禁锢二十年。乐天知命淡然自逸,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kui屡辟授官,坚辞不就。光禄大夫杨赐、司徒陈耽每拜公卿,辄曰:“陈寔未登大位愧于先,在闾里平心率物,人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辟曲直而退,无怪街坊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有盗伏梁上,公见之,呼其子曰:“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与性成,梁上君子是也。”盗投地伏谢,公曰:“视君不是盗,皆因贫至此。”赐绢二匹释盗含羞而去。实与纪、谌二子及纪子长文、谌子孝先,祖孙三代曾游于荀淑家,与荀淑八子(号称八龙)品题论文,长文、孝先尚年幼,聪明好学,各论其父之功德咨于祖,实赞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即二人难分高下之意),难兄难弟之典故即出于此。是夜德星聚。次日,太史官上朝奏曰:“五百里内有贤人聚。”(掌管天文历法的太史,从观测德星,即木星的旧称,主祥瑞之星的出现而看出)汉灵帝敕建“德星亭”。其后,陈实的子孙及荀氏八子皆登高位,颍川陈氏遂以“德星、聚星、德聚”为堂号,成为中华一大名门望族。汉灵帝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八月丙子日卒于家中,享年八十四岁,葬于郎城,颍川许,昭潭面‘黄龙下海形’癸山丁向,葬〈与孺人钟氏合葬开封府郾城太丘坪,公元1993年河南许昌长葛市古桥乡陈故村,李庄改陈故村,致悼会葬者三万余人,车数千乘,司空荀爽、太仆令韩融等披麻戴孝执子孙礼者以千计。蔡中郎撰碑铭,大将军何进遣使致悼词,谥曰:“征士陈君文范先生,先生行成于前,声施于后,文为德表,范为士则,存晦殁号,不两宜乎。”后十九世孙陈文帝于天嘉五年追封康乐侯,又于太建元年加封颍川郡公,后世尊为颍川陈氏之始祖。妣钟、李氏,继妣荀氏生六子:纪、政、洽、谌、信、光。
窬,翔长子,助袁绍伐曹操。
邃,翔次子,妣林氏生子珪,拜秩中二千石,珪,妣温氏生子登(字符龙),为广陵太守、破胡将军迁广陵。

《后汉书·陈寔传》

陈寔字仲弓,颍川许人也。出于单微。自为儿童,虽在戏弄,为等类所归。少作县吏,常给事厮役,后为都亭佐。而有志好学,坐立诵读。县令邓邵试与语,奇之,听受业太学。后令复召为吏,乃避隐阳城山中。时有杀人者,同县杨吏以疑寔,县遂逮系,考掠无实,而后得出。乃为督邮,乃密托许令,礼召杨吏。远近闻者,咸叹服之。

家贫,复为郡西门亭长,寻转功曹。时中常侍侯览托太守高伦用吏,伦教署为文学掾。B3 5E知非其人,怀檄请见。言曰:“此人不宜用,而侯常侍不可违。寔乞从外署,不足以尘明德。”伦从之。于是乡论怪其非举,寔终无所言。伦后被征为尚书,郡中士大夫送至轮氏传舍。伦谓众人言曰:“吾前为侯常侍用吏,陈君密持教还,而于外白署。比闻议者以此少之,此咎由故人畏惮强御,陈君可谓善则称君,过则称己者也。”寔固自引愆,闻者方叹息,由是天下服其德。

司空黄琼辟选理剧,补闻喜长,旬月,以期丧去官。复再迁除太丘长。修德清静,百姓以安。邻县人户归附者,寔辄训导譬解,发遣各令还本司官行部。吏虑有讼者,白欲禁之。寔曰:“讼以求直,禁之理将何申?其勿所拘。”司官闻而叹息曰:“陈君所言若是,岂有怨于人乎?”亦意无讼者。以沛相赋敛违法,乃解印绶去,吏人追思之。

及后逮捕党人,事亦连寔。余人多逃避求免,寔曰:“吾不就狱,众无所恃。”乃请囚焉。遇赦得出。灵帝初,大将军窦武辟以为掾属。时中常侍张让权倾天下。让父死,归葬颍川,虽一郡毕至,而名士无往者,让甚耻之,寔乃独吊焉。及后复诛党人,让感寔,故多所全宥。

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太尉杨赐、司徒陈耽,每拜公卿,群僚毕贺,赐等常叹寔大位未登,愧于先之。及党禁始解,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遣人敦寔 , 欲特表以不次之位。寔乃谢使者曰:“寔久绝人事,饰巾待终而已。”时,三公每缺,议者归之,累见征命,遂不起,闭门悬车,栖迟养老。中平四年,年八十四,卒于家。何进遣使吊祭,海内赴者三万余人,制衰麻者以百数。共刊石立碑,谥为文范先生。

有六子,纪、谌最贤。

纪字元方,亦以至德称。兄弟孝养,闺门雍和,后进之士皆推慕其风。及遭党锢,发愤著书数万言,号曰《陈子》。党禁解,四府并命,无所屈就。遭父忧,每哀至,辄欧血绝气,虽衰服已除,而积毁消瘠,殆将灭性。豫州刺史嘉其至行,表上尚书,图象百城,以厉风俗。董卓入洛阳,乃使就家拜五官中郎将,不得已,到京师,迁侍中。出为平原相,往谒卓,时欲徙都长安,乃谓纪曰:“三辅平敞,四面险固,土地肥美,号为陆海。今关东起兵,恐洛阳不可久居。长安犹有宫室,今欲西迁何如?”纪曰:“天下有道,守在四夷。宜修德政,以怀不附。迁移至尊,诚计之末者。愚以公宜事委公卿,专精外任。其有违命,则威之以武。今关东兵起,民不堪命。若谦远朝政,率师讨伐,则涂炭之民,庶几可全。若欲徙万乘以自安,将有累卵之危,峥嵘之险也。”卓意甚忤,而敬纪名行,无所复言。时议欲以为司徙,纪见祸乱方作,不复辨严,即时之郡。玺书追拜太仆,又征为尚书令。建安初,袁绍为太尉,让于纪;纪不受,拜大鸿胪。年七十一,卒于官。

子群,为魏司空。天下以为公惭卿,卿惭长。

弟谌,字季方。与纪齐德同行,父子并著高名,时号三君。每宰府辟召,常同时旌命,羔雁成群,当世者靡不荣之。谌早终。

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①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译文: 

有一天晚上,有一小偷溜到陈寔家里,躲藏在屋梁上面,想趁机偷窃。陈寔知道屋梁上面有人,并未喊人捉拿他,而是把子孙们叫到面前训示:“今后每个人都应该要努力上进,勿走上邪路,做“梁上君子”。作坏事的人并不是生来就坏,只是平常不学好,慢慢养成了坏习惯。本来也可以是正人君子的却变成了小人,不要学梁上君子的行为!”小偷感惭交并,下地叩头请罪。陈寔勉励他改恶向善,并赠丝绢布匹于屋梁上的盗贼,后人常以“陈寔遗盗”比喻义行善举,“梁上君子”也成了小偷的代名词、雅号。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

热门名人